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 > 保险合同解除的形式有哪些

保险合同解除的形式有哪些

时间:2023-09-17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67226
导读:关于解除保险合同的形式,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法定继承,一种是协议解除,也就是我们说的意定解除。在法定解除保险合同的情况下,符合有关法律中规定的情形,那么投保人和保险人单方面都是可以要求解除保险合同的。而在协议解除的时候,则往往需要经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才能解除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的解除方式

保险合同的解除可以通过法定解除和协议解除两种形式进行。

一、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当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出现时,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依法行使解除权。法定解除通常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然而,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法定解除情况:

对于投保人而言:

  • (一) 在保险责任开始前,投保人可以行使解除权。
  • (二) 在保险责任开始后,根据合同约定,投保人有两种不同的解除权规定:一种是合同约定在保险责任开始后可以解除合同的,投保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但对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的保险费不得要求返还,只能要求退还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在合同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投保人不能要求解除合同。
  • (三) 在保险合同订立后,如果保险人破产且无偿付能力,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

对于保险人而言,法律对其解除权的要求相对严格。保险人只有在发生法律规定的解除情况时才有权解除合同。在我国,这些法定解除情况主要包括:

  • (一)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
  • (二) 投保人、被保险人未履行合同义务。在财产保险合同中,如果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物的安全责任,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 (三)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物的危险增加。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义务将保险标的物的危险程度增加的情况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在考虑其承保能力的情况下解除合同。
  • (四) 在分期支付保险费的人身保险合同中,如果未另行约定,投保人超过规定的期限60日未支付当期保险费,导致保险合同中止。保险合同中止后的两年内,双方当事人未达成协议,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可行使解除权的原因发生后,并不会自动解除合同,而是必须由解除权人行使后,合同的效力才会消失。

二、协议解除

协议解除又称为协议注销终止,是指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在合同有效期内发生约定的情况时可以随时注销保险合同。协议解除要求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解除的条件,一旦约定的条件满足,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就有权行使解除权,从而使合同的效力消失。

根据规定,如果是因为被保险人的不当行为导致解除保险合同,保险人无需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当然,从当事人订立保险合同开始,合同生效一直持续到解除保险合同,期间产生的保险费,保险人也可以不予退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 解除合同和终止合同的区别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 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保险合同有效吗

    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的,保险合同不是当然无效。《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投保人因违反如实告知义务致保险人享有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

  • 工伤被冲压机压到手指甲床缺损没伤到骨头有十级吗
  • 哪种情形必须导致保险人免责
  • 保险合同解除的特征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