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避免或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无法完全履行或无法按时履行。例如,由于天灾造成供货方的生产线全部毁损,合同无法履行;部分毁损的情况下,可以视情况确定为无法完全履行;天灾也可能导致无法如期履行。
2. 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尚未届满时,债务人明示或默示表示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通过通知或声明的方式表示到期将不履行合同;默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通过行为表明到期将不履行合同,例如将标的物出卖给第三人。在默示毁约的情况下,无需经过催告程序,被违约人可在违约人履行期限届满后通知解除合同。
3. 迟延履行
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的时间内仍未履行,债权人可以通知解除合同。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后仍未履行债务。如果继续履行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债权的履行利益,债权人应先催告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催告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请求履行的通知,合理期限是指给予债务人必要的履行准备时间。
4. 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构成根本违约,被违约人可在违约人履行期限届满后通知解除合同。
1. 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房屋租赁合同可通过协商一致解除(约定解除)或根据法律规定解除(法定解除)。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并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旦解除条件达成,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时,当事人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1)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在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擅自搬离租赁房屋,停止履行合同义务,使租赁关系无存续必要,出租人可以依法解除房屋租赁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有责任认真履行合同。然而,如果承租人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履行租赁协议,可能会擅自搬离房屋并停止履行合同义务。
总之,合同一经双方签订,不能随意解除。但如果一方违反合同条款,另一方可提出解除合同,只要解除条款符合法律规定,就不会承担解除合同的责任。因此,解除合同是有法律依据的。
疫情下合同履行的问题,特别是租房合同的解除条件。如果只是暂时影响合同履行,可以通过延期履行实现合同目的,不能解除租房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如因疫情导致无法使用期限超过租期的大比例时间或超过租期,当事人才能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
附条件合同的主要特征,包括约定性质、条件的性质、与供货条件等的区别、条件的合法性以及生效条件和解除条件。同时,文章还讨论了附条件合同与附期限合同的差异,并介绍了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特别是针对合同违约方主张解除合同的限制。合同解除分为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约定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以及因违约行为导致合同解除等情形。作为违约方,不能主张解除合同。合同法定解除条件包括不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