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企业合同纠纷的调解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法院应当征求双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调解的意见,并向他们详细说明调解的好处、要求和具体作法。同时,法院也要告知双方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并通过简便的方式通知他们和证人到庭,以便为调解做好准备。
调解开始后,审判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关于案件事实和理由的陈述,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
审判人员有针对性地向双方当事人阐明有关的政策和法律,引导他们就具体的争议事项进行协商。
在协商过程中,审判人员可以提出建议方案供双方当事人参考,但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建议方案。
涉企合同纠纷的调解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程序上,是否调解解决纠纷必须由当事人申请或者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在实体上,能否达成调解协议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人不得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另一方。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必须在事实已经基本清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基本明了,当事人是非责任已经划清的基础上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活动时,必须在程序上合法进行。当事人不愿进行调解不应强迫;调解未成的,不应久调不决;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时,调解协议内容应当不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
涉企合同纠纷调解书应当注明以下基本内容:
调解书应注明诉讼参与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址等信息。
调解书应明确写明案件的性质。
调解书应详细写明标的物的名称、数量、所在地、纠纷的原因、过程和现状,以及双方的请求和所持的理由。
根据法律的适用条款,调解书应对当事人争议的问题进行公正合理的评定。
调解书的核心部分应明确写明在当事人自愿、合法的原则下达成的解决纠纷的一致意见。
调解书应注明其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书应由审判庭人员签字并加盖院章,同时注明制作日期。
涉企合同纠纷或其他民事纠纷的调解原则是一致的。法院不可能不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强行进行调解。即便双方愿意调解,但不认可法院出具的调解方案的情况下,法院也不能久调不决,而是应依法出具判决书。
冒名签订的合同善意相对人在被冒名人追认前的权利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拥有撤销权利,可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若未得到回应,则视为拒绝追认,撤销应以通知方式作出。法律规定也涵盖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等情况。
国际贸易销售合同范本的撰写,包括合同对象、价格、品质、供货期等条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及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了解和管理这些风险,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建筑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的效力问题。即便承包人缺乏施工资质,发包人也不能主张施工合同无效。企业内部承包合同纠纷主要由企业或上级主管机关调解,只有在极少数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才应受理此类案件,并应严格审查。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三方进行买卖交易时,因买卖合同产生纠纷的,由三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