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咨询医疗方面的专家,以了解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如果确定存在医疗过错,应立即与医务科联系并提出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并与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资料。此外,还需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
在选择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后,需要向法院立案庭提交起诉状,并交纳相应的诉讼费用。法院将安排第一次开庭,主要目的是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并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移交给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和解。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通过充分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并商定赔偿金额。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并申请调解。调解过程中,应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并根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数额。如果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将制作调解书,并要求双方当事人履行协议。
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提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医疗过错鉴定,并收集相关证据,例如医院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
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计算起始日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的日期。需要注意的是,超过二十年的权利受损日期,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受到医疗事故侵害的权利人未行使权利,当诉讼时效期满时,对方可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