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请: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的10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3.移送:若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决定后的5日内将相关材料移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4.提交相关鉴定材料。
5.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
6.形成鉴定意见并将其送达鉴定通知书。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确保态度端正,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申请书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相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的10天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符合有关条例的申请将予以受理,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在受理决定之日起的5天内将相关材料移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不符合有关条例规定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并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1至7天内将申请交由省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当事人需要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应提交申请书给卫生行政部门,并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若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材料将移交给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于首次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结果根据责任的程度进行分类。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