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救济途径:
当事人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的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当事人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应积极做好解释工作,以利纠纷及时解决。当患者或家属不能理解或接受时,当事人可以自愿填写医疗纠纷处理委托书,科主任签署意见,委托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处理。
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初步结论,同时封存有关的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将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向家属通报、解释,并组织力量维护工作秩序。对于较为复杂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负责人根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在医疗技术鉴定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在鉴定取证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双方及有关方面提供的证实材料,并从中找出疑问,抓住重点,将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病员因素等客观实际综合起来,全盘考虑,从而得到最接近客观实际的资料。
在鉴定过程中,应基于医学原理进行科学分析,确保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在鉴定过程中,应遵循适用的法规定和条例,确保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既要保护病人的正当权益与要求,又要维护医院的合法利益,坚持原则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有争议的案例,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发生纠纷的具体原因、环境因素、客观条件因素、人员技术水平及疾病的进展等实际情况,予以客观公正的评定。
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应倡导医患双方平等协商解决纠纷,寻求和谐共赢的解决方案。
若医疗纠纷无法通过行政协调解决,应依法进行裁决。
对于有争议的案例,可以书面报告提请上级医疗事故鉴定技术委员会进行鉴定。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本着先外后内的原则,做好接待来访工作。对直接责任者要求写出检查,根据情节及态度给予公开批评,并规定按给予“补偿费”的10%作为经济处罚,以示教育。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当事人应了解自己的权益,若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救济途径,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女子整容死亡责任的法律规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尸检程序、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措施等。法律规定需确定死因后确定责任归属,如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整容失败者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就诊、收集证据并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患者×××因胆结石在×××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取石手术后出现医疗纠纷,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患者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过失行为,如未及时调整手术方案,盲目手术等,导致胆肝管损伤等严重后果。患者已转至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抢救并保住了性命,现处于康
关于主管人员瞒报疫苗安全事件的处理方式及相关后果。根据我国法律,瞒报疫苗安全事件是严重违法行为,相关人员将面临处分,甚至被开除。此外,还介绍了处理医疗事故的方式,包括尸体解剖、医疗事故鉴定、协商处理以及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等。
医疗事故索赔的程序与注意事项,包括双方协商、行政处理和诉讼三个方面。行政处理包括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行政复议和医疗行政诉讼程序。诉讼方面,需要注意起诉时留有余地,及时递交证据保全申请、证据目录等,当事人需承担举证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