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做二次手术属于医疗过错吗
时间:2023-07-26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对患者做二次手术不代表属于医疗过错,根据病情的需要院方对患者做二次手术是很正常的,对医疗过程的认定标准是,医疗过错的主体必须是正规的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有违法行为,这种违法行为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
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法律评判
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并不一定构成医疗过错。医疗过错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医疗事故的主体;
2. 行为具有违法性;
3. 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
4. 过失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
以下情况不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1. 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
2. 患者病情异常或体质特殊,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意外;
3. 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4.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5. 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
6.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
医疗机构推定有过错的情形
当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以下情况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1.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与诊疗规范相关的规定;
2. 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 遗失、伪造、篡改或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过错赔偿争议的诉讼流程
医疗过错赔偿争议的诉讼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 原告提起诉讼;
- 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 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 法庭辩论终结后,应根据法律及时作出判决。如果可以调解,还可以进行调解;
- 判决宣告。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不同,具体的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仅凭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就认定医疗机构或医务工作者存在重大过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不配合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二次手术并导致损害后果,医疗机构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
医疗纠纷行政部门会管理吗
医疗纠纷过了三年是否还能起诉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可使诉讼时效中止或重新计算。因此,医疗纠纷过了三年仍有可能起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件细节综合判断。当事人应及时
-
牙齿医疗纠纷怎么解决最快
牙齿医疗纠纷的解决方法和有效策略。在解决纠纷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智,及时与医疗机构沟通并保留相关证据。可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公正评估,如无法达成一致,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牙齿医疗事故赔偿标准因多种因素而异。
-
医疗纠纷有时效吗
医疗纠纷的时效问题。医疗纠纷有时效限制,在我国法律规定中,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患者或其近亲属知道健康受损之日起计算。患者需及时收集证据,在时效内提起诉讼。医疗纠纷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旨在全面补偿患者损失。医疗纠纷有诉讼时
-
医疗纠纷起诉医院还是医生
-
无证做双眼皮怎么定罪
-
轻微责任比例赔偿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