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北京市的医疗事故鉴定工作由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鉴定工作。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则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
此外,中华医学会在必要时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学会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应在规定期限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的当事人提交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在收到医学会的通知后,需要在10天内提交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如果不符合受理条件,医学会将不予受理,并给出理由。以下情况医学会将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北京市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两个步骤。首次鉴定由北京市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由北京医学会组织。
患方需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上述单位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在申请之前,患方需要搜集和保护病历资料、实物、挂号证、医疗费单据、交通费票据等证据。
一个鉴定周期通常需要大约60天。如果患者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接到首次鉴定结论后的15天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法院申请再次鉴定。根据市物价局的规定,首次鉴定费用为3000元,再次鉴定费用为3500元。鉴定费由鉴定申请方预先缴纳。如果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因此,如果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首先必须符合医学会的受理条件。如果只是单方面提出申请或已经提起诉讼等情况,将直接被拒绝处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想顺利进行医学事故鉴定,首先要了解相关规定,以确保事情的顺利进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