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均有权申请医疗过错鉴定。然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使得医疗机构只有在存在过错时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且患方负有举证责任。因此,在医疗纠纷发生时,患方必须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的申请,以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从而使其承担赔偿责任。
患方提出医疗过错鉴定申请后,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鉴定材料;而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无过错。提交材料后,法院将安排一段时间供双方进行质证。质证过程中,双方主要关注材料的真实性,而无需争议其证明力。
法院将鉴定材料移交给技术科后,技术科将确定一个时间,由医患双方共同选择一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过错鉴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抽签或摇号等方式来决定鉴定机构。
法院技术科确定鉴定机构后,将鉴定材料移送给该机构。鉴定机构在收到材料后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一旦决定受理,鉴定机构将组织医患双方进行听证会,双方可以在听证会上提交材料并陈述各自的意见。
在鉴定过程中,如果鉴定机构认为双方提交的材料有所遗漏,可以通知法院要求医患双方补充鉴定所需的材料。法院会通知双方提交补充材料,并在质证后将材料移交给技术科,由技术科再将其移送给鉴定机构。
鉴定机构根据医患双方提交的材料和陈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然后出具司法鉴定书,明确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及过错的程度。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