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时间:2025-07-0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证侵权纠纷诉讼规制的统一与完善
一、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规制的统一
根据公证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了统一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规制,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公证活动相关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具有相当的操作性,有利于统一和规范法官在公证侵权纠纷诉讼中的司法认知,进一步规范公证行为。
二、公证行为可诉纠纷的案件范围的明确
根据《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行为是否侵权所发生的纠纷应作为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这种纠纷明确地与当事人之间对公证书所公证的民事权利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及诉讼区分开来。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民事权利义务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依法不予受理。然而,如果公证债权文书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之间就可以对该民事权利义务提起民事诉讼。这种纠纷虽然未必是公证侵权纠纷,但也属于涉及公证的民事纠纷。
三、公证侵权纠纷的诉讼主体的确定
公证侵权纠纷诉讼中,原告为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被告为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公证活动中的行为有过错的,由公证机构承担责任,因此,公证员不能作为公证侵权诉讼的被告。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公证机构也可以就否认承担其侵权责任向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提起消极确认之诉,请求法院确认不承担侵权责任。
四、公证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的区分
根据《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证致使公证书错误造成他人损失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公证机构未依法尽到审查、核实义务的,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如果明知公证证明的材料虚假或者与当事人恶意串通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规定》明确了相应补充赔偿责任的诉讼规制,将有助于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两种不同责任准确加以区分和认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规定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包括开庭时提供当事人信息,法庭调查阶段审查犯罪事实和证据,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以及合议庭评议和审判阶段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和相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
-
购买的车位面积缩水如何处理
如何处理购买的车位面积缩水问题。首先提出了协商和调解两种解决方式,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对车位面积缩水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处理方式。
-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
刑事法庭审理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审判等环节。文章详细描述了每个阶段的流程和特点,强调了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离婚调解期限是否计入诉讼期限
离婚调解期限是否计入诉讼期限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离婚调解期限不计入诉讼期限,审理案件的期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文章还介绍了离婚调解的程序和技巧,包括场所选择、保持中立和诚意、找出分歧和争议焦点等。
-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
-
公证员的定义与职责
-
公证员的资格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