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于医护人员的过错或疏忽,导致患者遭受不良后果的情况。然而,并非所有不良后果都可以被认定为医疗事故。以下情况不属于医疗事故: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可以按照医疗操作规范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因此,由于这些紧急措施造成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如火灾、地震、山洪暴发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提供血源时,按照供血的有关规定进行查验,并且输血操作无误。然而,如果患者在输血后仍出现不良后果,这并不属于医疗事故。
如果由于患者对医疗行为不理解、不按医嘱服药或私自服药,或者患者不真实反映病状、不接受合理治疗措施、过早增加活动、术后过早进餐、私自外出等个别原因导致的不良后果,医护人员不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在科研、教学医院中,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用于临床试验的药物、试剂、治疗仪器等可能在患者身上试用。然而,只要试用符合试验性的有关规定,并且已经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签订协议书,发生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意外是指由于病情异常或患者特殊体质而发生的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医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过失,而是由于病员自身体质变化和特殊病种结合在一起突然发生的。医护人员无法预见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医疗意外不属于医疗事故。
伤医事件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问题。伤医事件属于故意伤害行为,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区分责任事故与技术事故,特别注意与医疗技术事故、就诊人或其亲属造成的事故、医疗意外事故以及一般医疗事故的区别。在处理伤医事件时,需根据具
医疗事故后续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及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方式。患者的续医费用支付方式并非一次性结算,需以专家鉴定组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为依据。继续治疗费的计算复杂,涉及将来必然发生的费用。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涉及平均生活费、赔偿年限、赔偿系数和伤残评定时间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