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事故发生导致患者死亡,医患双方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经过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有义务进行尸检。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邀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与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如果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并超过规定时间,对死因判定产生影响,责任将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1.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患任何一方都有权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填写申请表格,或者双方共同向医学会申请鉴定。
2.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调解和协助医患双方向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如果医疗事故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患者家属可以在知道医疗争议之日起一年内向市医学会申请医学鉴定,或直接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4. 当患者死亡后,医患双方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经过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尸检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提出异议一方应支付尸体检验费。如果医疗单位或病员家属拒绝或拖延尸检时间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判定,责任将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
5.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给市医学会。
6. 根据相关规定,提出鉴定请求的一方应先向市医学会支付医疗事故争议鉴定费。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为医疗事故,该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鉴定结果不是医疗事故,该费用由提出鉴定方支付。
7. 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8.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人和另一方当事人。
9.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不是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为医疗事故,则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赔偿。
在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下,有必要尽快对尸体进行鉴定,最好不要超过七天。尸检必须由死者近亲属签字才能进行。如果死者近亲属认为是医疗事故但拒绝接受尸检,最终的不利后果将由家属自行承担。如果家属对尸体不予处理,医疗卫生机构将向公安部门报告并由其处理。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