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事故发生导致患者死亡,医患双方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经过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
尸检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有义务进行尸检。
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邀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与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如果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并超过规定时间,对死因判定产生影响,责任将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
1.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患任何一方都有权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填写申请表格,或者双方共同向医学会申请鉴定。
2.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调解和协助医患双方向医学会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如果医疗事故争议无法通过调解解决,患者家属可以在知道医疗争议之日起一年内向市医学会申请医学鉴定,或直接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4. 当患者死亡后,医患双方无法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如果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必须经过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并签字。尸检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提出异议一方应支付尸体检验费。如果医疗单位或病员家属拒绝或拖延尸检时间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判定,责任将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负责。
5.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受理的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给市医学会。
6. 根据相关规定,提出鉴定请求的一方应先向市医学会支付医疗事故争议鉴定费。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为医疗事故,该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鉴定结果不是医疗事故,该费用由提出鉴定方支付。
7. 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医疗事故争议鉴定。
8.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人和另一方当事人。
9.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不是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如果鉴定结果确认为医疗事故,则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进行赔偿。
在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下,有必要尽快对尸体进行鉴定,最好不要超过七天。尸检必须由死者近亲属签字才能进行。如果死者近亲属认为是医疗事故但拒绝接受尸检,最终的不利后果将由家属自行承担。如果家属对尸体不予处理,医疗卫生机构将向公安部门报告并由其处理。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医疗事故后续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及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方式。患者的续医费用支付方式并非一次性结算,需以专家鉴定组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为依据。继续治疗费的计算复杂,涉及将来必然发生的费用。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涉及平均生活费、赔偿年限、赔偿系数和伤残评定时间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