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处理可以通过调解、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的方式解决。在调解程序中,双方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调解:
1. 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患方知情权,应当向患者做出专业性的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 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 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的第三方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通过规范教育,说服引导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如果医疗纠纷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可以进行司法鉴定,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其等级。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程序包括委托、受理、鉴定、出庭等。
1. 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从事委托请求事项的司法鉴定。
2. 受理: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对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决定。
3. 初次鉴定:鉴定机构指派具有社会专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承担鉴定工作,同一鉴定事项由两名具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4. 补充鉴定: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补充鉴定,如发现新的相关鉴定材料或原鉴定项目有遗漏。
在司法鉴定后,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根据认定的证据依法作出判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判决在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医疗机构和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尽职守,减少病患不满和患者伤残等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及时反馈可能引起医疗事故与纠纷的情况,并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双方都应预防患于未然。在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后,患者可以通过以上所列的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