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由依法取得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导致患者发生人身损害后果的情况。医疗事故的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事故的主体必须是依法取得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妇幼保健院(站、所)、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医务人员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师、护士、药师及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非法行医的人员不具备执业资格,因此不能进入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要求医疗行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常规、规范等。
医疗事故要求医务人员在行为中存在心理上的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如果主观方面不是过失而是故意,不能进入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如果主观方面属于意外,也不能进入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要求患者在医疗行为后发生了人身损害的后果。
医疗事故要求患者伤亡的结果与医务人员主观方观的过失、违规具有直接因果关系,而不是间接的。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发生争议,涉及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的情况。医疗纠纷的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纠纷的主体是医患双方。
医疗纠纷的客体是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
医疗纠纷必须是发生在医疗活动中。
医患双方对产生的损害、损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出现了分歧。
除了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外,有时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而引起纠纷。这类纠纷可能是因为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患者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医疗侵权纠纷,即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对医疗行为及其后果是否侵权及侵权责任的争议。
综上所述,医疗事故的要件包括主体、行为的违规性、主观方面具有过失、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医疗纠纷的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发生的环境及双方出现了分歧。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