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应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并获得患者的书面同意;若不适宜向患者说明,则应向患者的近亲属进行说明,并获得其书面同意。若医务人员未履行上述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3、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履行相应的诊疗义务,导致患者受损害,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4、若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输入不合格的血液导致患者受损害,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若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隐私保密。若泄露患者隐私或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导致患者受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1、若患者受到损害,若医疗机构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则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与诊疗规范相关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2)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按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若患者要求查阅、复制上述规定的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应提供。
(3)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
若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应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若患者受到损害,若医疗机构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则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1)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
(2)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3)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进行诊疗。
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第一项情形中也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进行医疗损害赔偿之前,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损害等级,然后根据当地规定的标准进行赔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若无法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的意见,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若患者出现损害非因医疗机构过错,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提出复印、封存申请的具体部门,不同申请人身份所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依据的法律条款,以及复印封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医疗机构拒绝复印封存要求的应对措施,以及以影响治疗为由拒绝封存的情况处理办法。最后,文章
劝架被打伤的赔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打伤劝架者的人应承担责任。被打者可以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相关费用。对于被人打伤住院的误工日期,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相关的证明来计算。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