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以及医疗机构。与诊疗护理无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不具备从事医疗护理的资格,因此不能承担医疗事故责任。同时,非法行医所造成的损害也不能构成医疗事故责任。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存在诊疗护理的过失。过失行为分为疏忽大意和自信引起的过失。疏忽大意是指行为人未能预见到可能造成患者危害的结果,而自信引起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轻信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能够避免危害,导致判断和行为上的失误。涉及到涂改、伪造、销毁病历资料的行为、未尽到必要说明义务以及违反医疗服务职业道德的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医疗过失行为。
构成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即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义务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活动是医疗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征。在医疗活动之外的行为不应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必须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只有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才能产生医疗事故责任。具体来说,必须是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害导致功能障碍的程度,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必须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因果关系的认定须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即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医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不能证明,即应认定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争议时,可以通过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来解决。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