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在契约法上表现为违约行为。根据民法的自治原则,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违反契约中双方约定的义务即被视为违法行为。在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而给他人造成损害。在医疗领域中,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反了有关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中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契约义务还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实质上都是对患者健康利益给予谨慎注意的义务。
损害后果指的是病患生命健康权所遭受的损害,包括病患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以及其他损害后果。关于精神损害是否属于损害后果的范畴,目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学界存在一定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损害应被纳入损害后果的范畴,并且已经得到司法的认可。
因果关系指的是损害后果的发生可以归因于违法行为,即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关联性。在确定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时,应以医学科学原理为判断依据,如果判断有困难,可以委托有权部门进行鉴定。在确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应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损害发生的作用,适用不同的因果关系理论,以确保医患双方在损害分担上的公正性。
行为人具有过错是承担责任的主观要件。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1、故意:故意指的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某种损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结果的发生,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实践中,医疗方故意致损害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间接故意的情况。例如,在等待家属交纳押金期间,医生对病患置之不理,导致延误治疗,错过抢救时机,进而导致损害扩大甚至患者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明知自己的怠于诊治会导致损害扩大或患者死亡,却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2、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损害后果应当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损害发生。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归根结底,过失的本质是行为人对后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违反了对他人权益谨慎注意的义务。在医疗损害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是过失的。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医疗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固有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错。当行为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章以及医疗诊治中规定的义务,对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各类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时,无论行为人的过错属于故意还是过失,都必须对病患的损伤承担相应的责任。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本诉的被告可以向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第3款,反诉和增加诉讼请求的提出时间是:举证期限届满前。在责任性质上,医疗损害责任是一种替代责任,由医疗机构对其医务人员给患者造成的损害承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新闻媒体编造、散布虚假医疗纠纷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不同级别的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不一样,同一级别中不同等级的医疗事故,其赔偿的具体数额也不一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