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 >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中责任怎么认定?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中责任怎么认定?

时间:2023-03-2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2601
导读:1、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须具备责任能力。2、医疗损害的主观过错表现为过失。3、行为的违法性。4、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在契约法上表现为违约行为。根据民法的自治原则,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违反契约中双方约定的义务即被视为违法行为。在侵权行为中,违法行为指的是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而给他人造成损害。在医疗领域中,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反了有关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中规定的义务。不论是契约义务还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实质上都是对患者健康利益给予谨慎注意的义务。

二、医疗损害后果

损害后果指的是病患生命健康权所遭受的损害,包括病患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以及其他损害后果。关于精神损害是否属于损害后果的范畴,目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学界存在一定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损害应被纳入损害后果的范畴,并且已经得到司法的认可。

三、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固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损害后果的发生可以归因于违法行为,即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关联性。在确定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时,应以医学科学原理为判断依据,如果判断有困难,可以委托有权部门进行鉴定。在确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应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损害发生的作用,适用不同的因果关系理论,以确保医患双方在损害分担上的公正性。

四、医疗过错

行为人具有过错是承担责任的主观要件。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1、故意:故意指的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某种损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结果的发生,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在实践中,医疗方故意致损害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间接故意的情况。例如,在等待家属交纳押金期间,医生对病患置之不理,导致延误治疗,错过抢救时机,进而导致损害扩大甚至患者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明知自己的怠于诊治会导致损害扩大或患者死亡,却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2、过失: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损害后果应当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损害发生。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归根结底,过失的本质是行为人对后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违反了对他人权益谨慎注意的义务。在医疗损害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是过失的。

结论

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医疗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固有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错。当行为人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章以及医疗诊治中规定的义务,对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各类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时,无论行为人的过错属于故意还是过失,都必须对病患的损伤承担相应的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

    封存病历的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提出复印、封存申请的具体部门,不同申请人身份所需提供的材料,申请依据的法律条款,以及复印封存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医疗机构拒绝复印封存要求的应对措施,以及以影响治疗为由拒绝封存的情况处理办法。最后,文章

  • 医疗过错参与度主次责任的评定方法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

  •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

  •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程序
  • 案件概述
  • 从《民法通则》来分析医疗损害属于什么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