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交法的相应法规尚未出台,但越来越多的人对现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中的赔偿标准提出了质疑。近日,北京市东城法院宣判了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法院未采纳被告保险公司的以责论赔的抗辩意见,判决保险公司按照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赔偿原告刘先生10万元。
2003年11月12日,刘先生为自己的小客车投保了为期一年的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保险金额10万元)、车上人员责任险等险种。2004年9月6日,刘先生的司机在海淀区旱河路与一名骑自行车的行人发生交通事故,行人受伤严重,住院费用超过7万元。事故经交通管理部门认定,行人承担主要责任,司机承担次要责任。刘先生与行人代理人在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刘先生一次性赔偿行人12万元。事故发生后,刘先生支付了修车费和检测费。随后,刘先生要求保险公司按照投保额全额赔偿,但保险公司只同意按照交警认定的责任比例赔付,引发了纠纷。
法院认为,双方已经形成保险合同关系。原告与交通事故的另一方达成的赔偿协议符合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中的赔偿规定,应予确认。被告保险公司主张按照事故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的辩解意见不符合新交法第76条的规定,因此不予采纳。然而,对于车辆损失险中的按责赔偿,法院认为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予支持。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保险公司向原告刘先生支付10万元的第三者险赔偿金,并赔偿汽车修理费和检测费共计575元。
车险行业面临法定强制保险的挑战。随着第三者责任保险成为法定强制保险,车险行业失去重要利润来源,陷入亏损困局。车险业务结构发生变化,车损险成为主打产品,费率可能上涨引发道德风险。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给保险公司认定保险责任带来困难,保险公司面临
原告因交通事故向两被告提起诉讼的情况。原告在事故中受伤,车辆损坏,由被告一承担全部责任。被告二为肇事车辆的保险公司,应在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赔偿限额内赔付原告医疗费用、车辆维修费用等损失。因被告二拒绝赔付,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
车辆未年检导致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是否赔偿的问题。根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未按规定进行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车辆,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商业保险也不对未按期年审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赔付。此外,对于丢失的未年审车辆,保险公司同样拒绝赔付。
保险公司按用药类别赔付医疗费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全额赔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医疗费用,且不得按用药类别限制赔付金额。保险公司不全额赔付医疗费用是不合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