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 >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4-01-14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171
导读: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是为了保障母婴的健康,也就是保障出生人口素质,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所以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很有必要。产前诊断是检查胎儿是否有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这样能够及时遏制悲剧的发生,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办法保障母婴健康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一条:制定本管理办法以保障母婴健康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为了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其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制定了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定义产前诊断技术及其项目

本管理办法中所称的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筛查。产前诊断技术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类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四条: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目的和限制

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应当以医疗为目的,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伦理原则,由经资格认定的医务人员在经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进行。医疗保健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非医疗目的的产前诊断技术。

第五条:卫生部的监督管理责任

卫生部负责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管理与审批

第六条:制定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规划

卫生部根据医疗需求、技术发展状况、组织与管理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制定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规划。

第七条:分级管理和规范要求

产前诊断技术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卫生部制定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人员条件,颁布有关产前诊断的技术规范,指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应用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对全国产前诊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进行规划。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产前诊断技术的规划,并负责审批或组建本行政区域内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从事产前诊断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认定,以及进行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产前诊断技术应用。

第八条:产前诊断技术人员的资格要求

从事产前诊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1)从事临床工作的,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2)从事医技和辅助工作的,应取得相应卫生专业技术职称;3)符合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4)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从事产前诊断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第九条:医疗保健机构的申请条件

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符合下列所有条件:1)设有妇产科诊疗科目;2)具有与所开展技术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具有与所开展技术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和设备;4)设有医学伦理委员会;5)符合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及相关技术规范。

第十条: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程序和要求

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一系列文件,包括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文件、可行性报告、人员配备、设备和技术条件情况、规章制度等。申请机构必须明确提出拟开展的产前诊断具体技术项目。

第十一条:审查和批准程序

申请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由所属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批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在收到专家论证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的,发给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经审核不同意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十二条:指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机构

卫生部根据全国产前诊断技术发展需要,在经审批合格的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中,指定国家级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

第十三条:产前诊断执业许可证的校验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每三年校验一次,校验由原审批机关办理。经校验合格的,可继续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经校验不合格的,撤销其许可证书。

第十四条: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协助和管理责任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产前诊断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非许可机构和个人的禁止从事产前诊断工作

从事产前诊断的人员不得在未获得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中从事相关工作。

实施

第十六条:知情选择和筛查衔接

对一般孕妇实施产前筛查以及应用产前诊断技术要坚持知情选择。开展产前筛查的医疗保健机构要与经许可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工作联系,保证筛查病例能落实后续诊断。

第十七条:建议进行产前诊断的情形

孕妇有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发育异常或有可疑畸形、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物质、有遗传病家族史或曾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年龄超过35周岁等情形之一的,经治医师应当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

第十八条:既往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缺陷患儿的遗传咨询

既往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缺陷患儿的夫妻,在再次妊娠前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遗传咨询。医务人员应当对当事人介绍有关知识,给予咨询和指导,并根据咨询结果提出医学建议。

第十九条:确定产前诊断重点疾病

确定产前诊断重点疾病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疾病发生率较高、疾病危害严重、疾病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诊断技术成熟、可靠、安全和有效。

第二十条:提供知情选择和咨询服务

开展产前检查、助产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在为孕妇进行早孕检查或产前检查时,遇到需要产前诊断的情况,应当进行知情选择和咨询服务,并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孕妇或其家属,建议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第二十一条:孕妇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产前诊断

孕妇自行提出进行产前诊断的,经治医师可根据其情况提供医学咨询,由孕妇决定是否实施产前诊断技术。

第二十二条:产前诊断报告的签发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产前诊断报告应当由2名以上经资格认定的执业医师签发。

第二十三条:告知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

经治医师对产前诊断技术及诊断结果应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向孕妇或家属告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使其理解技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第二十四条:告知终止妊娠可能的结果和处理意见

在发现胎儿异常的情况下,经治医师必须将继续妊娠和终止妊娠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进一步处理意见,以书面形式明确告知孕妇,由孕妇夫妻双方自行选择处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若孕妇缺乏认知能力,由其近亲属代为选择。涉及伦理问题的,应当交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

第二十五条:尸体病理学解剖和遗传学检查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对经产前诊断后终止妊娠娩出的胎儿,在征得其家属同意后,进行尸体病理学解剖及相关的遗传学检查。

第二十六条:技术鉴定的申请

当事人对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技术鉴定。

第二十七条:禁止擅自进行胎儿的性别鉴定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擅自进行胎儿的性别鉴定。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情况,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

第二十八条:技术档案管理和追踪观察制度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管理和追踪观察制度。

处罚

第二十九条:非医疗保健机构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非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医疗保健机构和个人的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产前诊断执业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擅自从事产前诊断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个人的处罚

对未取得产前诊断类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个人,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或超越许可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则

第三十三条:制定实施细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四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悬空金融债务的对策

    应对企业悬空金融债务的对策。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通过改革产权管理,加速金融企业产权的可交易性转变。其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诚信为原则,加强信息披露,建立个人信用及社会担保制度,完善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律体系。这些对策旨在保障金融稳定和

  •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制度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制度。规定了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构成与职责,强调设置相对独立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了人员的任命要求和职责。该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进行。

  • 公司法人不让退股怎么办

    公司法人不让股东退股时的三种解决办法,包括股权转让、公司回购和减资。同时,文章还涉及公司辞退员工时的工资发放以及外包人员被辞退的赔偿方式。对于股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并咨询专业意见。被辞退的员工,工资应在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时一次性结清,而外

  • 公司法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利

    公司法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利,包括了解公司信息、转让股份的自由、保障座位和发言权等。公司法还规定了董事、监事选举的累积投票制。此外,公司法人或股东的年龄没有法律规定限制,但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自然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人与股东在行使权力和担

  • 公司法人或股东年龄有法律规定限制吗
  • 公司法人挪用借款,借款还需要还吗
  • 家里老人可以做公司法人吗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