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新三板 > 新三板挂牌 > 新三板交易 > 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有哪些?

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有哪些?

时间:2023-07-09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267
导读:《分层管理办法》总共4章19条,包括总则、分层标准和维持标准、层级划分和调整、附则等,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下:1、明确了创新层的准入标准 2、就申请挂牌公司进入创新层设置了准入标准 3、就创新层设置了维持标准。

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总则

根据《分层管理办法》,新三板的分层管理办法共分为四章十九条,包括总则、分层标准和维持标准、层级划分和调整、附则等。该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挂牌公司的分层需求,并保证市场分层的动态管理。

分层标准和维持标准

根据分层标准一,挂牌公司需要在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同时,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根据分层标准二,挂牌公司需要在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此外,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股。根据分层标准三,挂牌公司需要满足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以及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除了这三套差异化准入标准外,进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还需满足公司治理、合法合规性以及交易或者融资要求。为了保证市场分层的动态管理,《分层管理办法》还设立了维持标准。层级调整时,如果创新层挂牌公司不能满足三套维持标准之一,将被调整到基础层。

层级划分和调整

根据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的规定,挂牌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层级调整。未来根据市场需要,层级调整的频率将逐步提高或降低。在层级调整时,挂牌公司可以对分层结果提出异议或者自愿放弃进入创新层。此外,为防止部分挂牌公司通过虚假信息披露、市场操纵等不合规手段进入创新层,《分层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强制调整的情形。

其他规定

根据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自2016年6月27日起,挂牌公司正式实施分层管理。尚未正式挂牌的申请挂牌公司可以根据该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进入创新层。进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应当设立董事会秘书并作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符合创新层标准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可以进入创新层,但需要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特殊行业挂牌公司,在相关监管政策明确前,暂不进入创新层。

新三板分层管理的特点

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通过细分挂牌公司的运行机制和内部层级,创新和实验管理内容和机制,以及纳入准入标准,实现了多方面的管理。该管理办法还设立了维持标准,以保证市场分层的动态管理。层级划分和调整机制明确规定了挂牌公司的层级调整频率,并允许挂牌公司对分层结果提出异议或自愿放弃进入创新层。此外,为防止不合规行为,强制调整的情形也被规定。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挂牌公司的发展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内容

    施工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内容包括申请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办理程序、施工许可证的变更和补发、公示和公开、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处罚等。旨在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 新三板的开户条件

    新三板的开户条件及相关情况。对于机构投资者,需要注册资本或实缴出资总额达到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自然人投资者则需满足证券类资产市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具有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或相关背景。同时,介绍了新三板开户的投资参与流程和当前的市场状况,包括客

  • 新三板交易制度及协议交易

    新三板的交易制度与协议交易方式。交易制度主要包括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实行股份转让限售期、设定股份交易最低限额、交易须主办券商代理等。协议转让是新三板交易方式之一,买卖双方在场外自由对接达成协议后,再通过报价系统成交,报价系统接受申报时间有一定规定。同时

  • 新三板中做市转让与协议转让的区别

    新三板中的三种交易方式:做市转让、协议转让和定价委托。做市转让是与做市商进行交易的方式;协议转让是通过洽谈和协商达成协议进行交易,交易双方私下商议并确认委托;定价委托则是委托方报出价格和数量,其他人可以与之成交,若无成交则集中撮合。三者各具特点,适用

  • 新三板投资者分类
  • 新三板交易方式及时间
  • 股权投资协议
新三板挂牌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