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公司增资 > 员工入股协议书是什么

员工入股协议书是什么

时间:2020-05-25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44
员工在公司上班有时候是没有奔头的,如果只有一些死工资的话就不能够很好的工作,没有目标,员工入股是一个好办法,员工入股协议书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员工入股协议书是什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员工自愿出资入股协议书

甲方:有限公司

乙方:员工

此协议本着双方自愿、平等的原则,为建立健全全公司的利益分配体系,更加激励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实现共同发展,特此以下协议:

一、入股的条件及对象:

1.必须是本公司工作2年以上的员工;

2.对公司有突出贡献者,个人自愿申请,上级主管审批同意,经董事长认可方可入股;

3.以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基层员工为辅为入股对象的指导思想。

二、员工内部持股股份的性质

1.该股份为资产股份(银股),具有企业固有财产的所有权,可以继承,可以转让。

2.该股份享受企业该年度纯利润的受益权,可以参与分红。3.该股份享受企业经营状况的知情权。

4.该股份不享受企业的管理权,管理权由公司董事会按职务分配。

三、入股政策

1.所入股的结算单位名称.

2.所入股结算单位的每股金额.

3.所入股的股份上限.

4.本次入股的股份金额占%

5.本次入股所享受的配股%,价值金额为元

6.入股资金一次性支付或在一年内从工资中扣除或采用两种结合方式,入股资金作为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

四、分红政策

1.年度纯利润的计算办法:结算单位该财政年度的总收入-该财政年度的总成本=该财政年度纯利润。成本包括:工资、佣金、房租、税收、经营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其他开支。

2.分红的计算方法:年度纯利润的50%为当年的分红,另外50%利润进入该公司储备金,股东按入股比例计算分红。

3.分红的时间及次数:每年阳历1月1日-12月31日年度结算后,1月内分红,一年一次。

4.每半年开一次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公布企业经营情况,及纯利润的情况。

5.如公司亏损则不分红。

6.股改不是发福利,已拥有银股的公司骨干,如未能有效行驶股东权利或义务,或不能完成公司赋予的任务,报董事会审议,可以减股或赎回股权。

五、退出政策

1.该股份为资产股,不得退出,可以转让。

2.转让时股本金按当时所在公司盈亏的净资产核算。

3.转让时要有董事会和60%以上的股东通过,否则不得转让。

4.离职后股本金在三年内按5:3:2比例退还。

5.股东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同区域参与、投资相同或相似行业,否则股本金和当期分红金不予退还,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六、保密协议:

本协议书为公司最高商业机密,所有股东必须有保密责任,一旦发现泄密,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1.其余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经由人民法院依法裁决,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并入股款到账起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成立公司是否需要实缴出资

    成立公司是否需要实缴出资的问题。我国采用认缴制度,股东可在规定时间内认缴出资。未按规定缴纳出资的股东需承担违约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认缴出资额和实缴出资额的区别,包括注册资本性质、出资额构成以及办理工商手续的程序等方面。

  • 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的区别

    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的区别。实收资本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包括各种形式的有形和无形资产。而注册资本是公司在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额,反映公司法人财产权。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在概念和使用上有明显区别,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

  • 公司法增资手续的法律程序

    公司法增资手续的法律程序,包括签署法律文件、申请变更登记等步骤。需提交股东协议书等相关文件,完成工商登记机关的变更登记手续,包括提交一系列材料和证明。整个流程完成后,公司可以顺利完成增资手续。

  • 增资扩股协议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过程和协议内容。详细介绍了公司原有股东和新投资方的身份信息和持股比例,明确了增资扩股的具体条款和条件,包括增资金额、认购方式、时间等,并强调了协议生效的关键在于原股东放弃优先认缴出资权利。同时,风险提示中也指出了协议可能存在的法

  • 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协议
  • 增资协议
  • 股权登记日购买股票的分红权益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