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理赔 > 人身生命保险理赔 > 精神失常自杀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精神失常自杀保险公司应当承担保险责任

时间:2024-10-29 浏览:7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65

案例介绍

2002年2月10日,连某作为投保人与某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名为重大疾病终身保险的保险合同。被保险人为夏某,连某与夏某为母子关系。合同约定连某为受益人,受益份额为100%。基本保险金额为5万元,保险期间为终身,起止时间为2002年2月10日至终身。

根据合同约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如果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而身故或身体高度残疾,保险公司将按保险金额的3倍支付身故保险金或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连某按合同约定交纳了保险费。

然而,在2002年11月份,夏某由于受到惊吓,被医院诊断为精神抑郁症。2003年5月的一天,夏某由于受到刺激,回到家中打开煤气开关自杀身亡。经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夏某死亡结论为:因精神抑郁症导致自杀身亡。

夏某死亡后,连某要求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支付保险金。然而,保险公司以夏某自杀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为由拒绝支付。因此,连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分析

在本案中,需要确定保险公司是否应支付保险金。关键是要确定夏某由于精神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属于一般自杀行为还是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根据《保险法》第66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两年内的自杀,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那么,夏某由于精神抑郁症导致的自杀是否属于《保险法》规定的自杀行为呢?

自杀行为的界定

在法律概念上,自杀是指故意剥夺自己生命的行为。然而,在本案中,夏某的自杀行为是由于受到惊吓导致精神抑郁症,进而自杀。由于夏某是精神病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而自杀。因此,夏某的自杀行为不属于《保险法》第66条所说的自杀行为。

意外事件导致的身故

夏某受到惊吓本身就是一起意外事件,完全符合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的合同本意。因此,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

《保险法》第66条规定,在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内自杀,保险公司不支付保险金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骗保。然而,在本案中,夏某的自杀是由于精神病导致的身故,本身没有骗取保险金的目的。如果保险公司不支付保险金,与保险的立法宗旨相抵触。

《保险法》第66条同时规定,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后自杀,保险公司需要按合同支付保险金。这里的“两年”并不是主观因素,而是有着严密的社会学依据。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从产生自杀的计划到实施自杀行为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根据以上分析,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夏某并没有产生自杀的想法,而是由于精神病被动地自杀。因此,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给受益人连某。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虽然根据以上分析,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但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被保险人由于精神病自杀必须支付保险金,只是根据法律规定的本意确定应支付。如果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对合同条款进行细化,明确规定“在保险合同成立后两年内,被保险人由于精神疾病自杀,保险公司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样双方就不会发生纠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吉化爆炸事故引发的公众责任险问题

    吉化爆炸事故引发的公众责任险问题。目前,保险公司在该事故中的赔偿金额有限,高危企业未购买公众责任险,政府可能承担损失。国内部分高危行业未投保公众责任险主要是出于控制成本考虑。商业保险在公众利益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受到关注,未来可能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 保险责任

    保险责任的相关内容。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被保险人的产品缺陷导致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保险公司在赔偿限额内予以赔偿。除法律责任外,其他合同或协议中的责任、对雇员的赔偿责任、产品尚未转移时造成的损失等,保险公司不予赔偿。被保险人应加强质量管理,接受检验

  •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定义和分类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定义和分类。主要包括被列为刑事被告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以及在特定情况下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等。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范围不仅包含共同致害人,还包括其他法律关系所产生的民事赔偿责任人。保险公司在特

  • 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范围

    意外伤害保险的理赔范围,包括雪后滑倒摔伤等事故。保险公司的赔付责任主要包括身故、致残以及医疗费用。市民需仔细查看条款细则,若涵盖意外医疗责任,可获治疗费用赔偿。同时,应前往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治疗,并遵循完整的理赔流程。投保农业险的农户应防范风险,及时

  • 快速处理小事故的赔偿流程
  • 保险合同的定义
  • 无责任交强险怎么赔偿
保险理赔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