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专利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将其在国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这一规定被视为一项针对“中国单位或者个人”的义务条款。同时,专利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对违反该条款的法律责任。然而,利用专利法第6条与第8条关于职务发明与权利可以事先合同约定的规定,可能会导致对现行专利法第二十条的“合法规避”。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将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列为《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第三次修改研究课题指南》的课题之一,表明在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第三次修改中,相关条款必定会得到修改。
涉及外商在华研发成果专利申请问题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修改稿中的第四条与第七十六条。具体规定如下:
第四条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批准。
第七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批准,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其就该发明创造在中国提出的专利申请不得被授予专利权;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了更加有效地执行修订稿中的第四条规定,考虑到现行专利法第二十条的不足,需要增加法律责任条款。对于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修订稿第四条规定的情况,其在中国提出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将不被授予专利权,以加强修订稿第四条的执行力度。
(一)何谓“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
修订稿中第四条的第二款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将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向外国申请专利的,应当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批准。
根据该规定,只有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才需要经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批准,才能向外国申请专利。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涉及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专利申请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外国专利未在中国申请的情况,申请人可提出专利申请但需证明技术创新;若外国人已在中国申请专利,则国内生产相同产品可能侵权。申请专利的技术需具备新颖性、
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的复审时间问题。依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人对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通知起三个月内请求复审。复审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并会在复审后作出决定。若申请人对复审决定仍不服,可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利法》第三十三条 申请人可以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修改,但是,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对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图片或者照片表示的范围。申请人在收到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
本次《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实质审查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根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内容对《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进行了适应性修改;二是对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修改;三是增加了涉及保密审查条款及遗传资源保护有关条款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