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报
(1)单位申请
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同时,应在伤亡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认诊之日起30日内填表写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首诊病历本、旁证材料、身份证等有关材料。
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应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
(1)职工或直系亲属申请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申请认定的,职工或直系亲属可在伤亡事故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受理
如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的申请超过一年的期限,或不符合管辖权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如申请材料不全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当场或在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3、调查
对职工或直系亲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发出《工伤认定协查通知书》,要求单位提供相关材料,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如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提出相反证据的,视为对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提供的证据材料无异议。
如有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据实提供情况和有关证据或证据线索,参保单位有意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虚假证据或数据等材料以及拒绝配合事故调查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可以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各项费用,转由用人单位负担。
4、认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正式受理之日起60日内做出认定结论,开出《工伤认定结论书》。工伤认定结论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送达用人单位和职工或其直亲属,并抄送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综合上面所说的,申请工伤鉴定可以由受害方申请,也可以由单位申请,但在处理时都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流程来,同时还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这样才能获得认可,所以,对于自己的权益就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护,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伤残鉴定结论及其补偿待遇。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七级至十级的劳动者在合同终止或本人提出解除合同时,可获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者需按流程进行伤残鉴定和赔偿,包括申请工伤鉴定、享受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
员工新入职发生工伤的处理方式。新员工有权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待遇,需提交相关材料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保险赔偿流程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工伤认定和鉴定书、身份证明和银行卡复印件等。单位需按要求申报工伤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否则个人可在一年内申请。如单
劳动能力鉴定的要求和流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申请鉴定需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向市级鉴定委员会提出,并提供相关资料。鉴定结论应在60日内作出,如不服,可在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此外,还介绍了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