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理赔 > 人身生命保险理赔 > 非投保人告保险公司告出“创举”

非投保人告保险公司告出“创举”

时间:2019-08-0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99

日前,高明的黄小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重伤,她先是将两名摩托车驾驶员告上法庭,后因对方无力支付医药费,在被医院停药的情况下,又将肇事车辆参保的两家保险公司推上法庭。由此,这起案子成为自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高明首例受害人状告保险公司案例。目前,此案正在审理当中。    事件回放:下班途中被撞成骨折                              今年7月29日晚7时许,在高明荷城上班的黄小姐下班后,搭乘男同事陈某的摩托车准备去商场买东西,当行至文昌路与东华路的交界路口时,陈某驾驶的摩托车与从东华路方向驶来的黎某(女)驾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搭乘摩托的黄小姐当场昏倒,不省人事,随后被送往高明人民医院救治。   

7月31日,黄小姐被转至佛山市某大医院,并被诊断为右腿骨折。     

受害事主:先告车主再告保险公司                             由于每天都要花费数额较大的医药费,黄小姐在今年8月中旬将其同事陈某及另一事故当事人黎某起诉至高明区法院,要求两位当事人承担治疗费用。           然而,两位当事人均表示无力支付黄小姐的医药费。据黄小姐称,自从其入院治疗后,两位当事人很少主动与其联系。                               高明法院在审理此案时也发现,两位事故当事人确实存在无力支付医药费的困难。由于黄小姐从8月份开始就未及时向医院支付医药费,在8月底被院方停止用药治疗。                               根据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经高明法院法官提醒,黄小姐在11月中旬,一举将承保两辆肇事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推上了法庭。    考虑到已经停药治疗的黄小姐必须尽快恢复治疗,原被告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并且保险公司又有履行能力,法院认为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相关规定。于是,法院裁定原告黄小姐的诉讼要求先予执行,即两家保险公司应及时支付黄小姐的医药费。       法院介入:医院已为黄小姐恢复用药                    据黄小姐称,由于未及时支付治疗费用,院方自从8月底停止对其用药治疗,她的右腿比停药前肿了不少,有时伤口处疼痛得厉害。         在获悉黄小姐被停药后,高明法院认为医院停止用药的行为,违反了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自杀条款的概述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 案情介绍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

    交通事故伤者拖延住院的维权方法,包括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和保留垫付费用的票据等策略。同时介绍了直接走保险程序的流程,包括报案、查勘定损等环节,并详细说明了保险公司的定损流程,包括现场查勘定损、远程定损、驻点评估机构的定损等处理方式,如与保险公司有争议可通

  • 个人信息错误保险公司拒赔合法吗

    保险公司在进行理赔时对于投保人的身高体重审核问题及其对拒赔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保险公司依据内部规定建立标准化理赔流程和高效理赔机制,明确告知指引及规定处理标准等控制措施以保障理赔质量与时效,避免因个人健康问题信息隐瞒而引发未来理赔纠纷,但在理算过程

  • 怎么看懂保险合同里的现金价值表
  • 保险交完能解除合同吗
  • 发现房间隔缺损之前买的保险会被解约吗
保险理赔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