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理赔 > 人身生命保险理赔 > 被保险人遭故意伤害 保险公司不能免责

被保险人遭故意伤害 保险公司不能免责

时间:2024-11-25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01

案情概述

原告叶某,15岁,于2004年9月23日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以下简称寿险公司)投保了学生平安险以及附加住院医疗保险和附加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保险费共计48元,保险期限为一年。2005年4月24日下午2时许,叶某与胡某发生纠纷并打架,双方随后纠集多人互殴。在斗殴过程中,胡某受轻微伤。事态平息后,胡某等人觉得吃了亏,于是叫蒋某和陶某四处寻找叶某。傍晚5时许,蒋某和陶某找到叶某,并以商量赔偿医药费为名缠住叶某,同时电话通知胡某等人在市区一迪吧门口等待。胡某等人接到电话后立即携带凶器赶到现场,对叶某进行围攻。叶某在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受伤,经鉴定为轻伤甲级,伤残十级,治疗费用共计1.3万元。凶手胡某等人被法院追究刑事责任,并被判决赔偿叶某医药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2.5万元。之后,叶某请求寿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理赔医疗费,但被告答复称叶某的伤是由斗殴引起的,属于免责范围,而且叶某的医疗费已由加害人赔偿,因此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由于意见不统一,双方进入诉讼程序。

分歧意见

在审理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观点: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

根据这种观点,叶某的伤害是由双方的斗殴引起的。如果没有起初的斗殴行为,叶某的伤害就不会发生。既然保险合同约定斗殴属于免责事由,那么保险公司应该免除赔偿责任。此外,叶某的医药费已由加害第三人赔偿,根据公平原则,叶某不应该获得双重赔偿。

第二种观点:保险公司应负赔偿责任

根据这种观点,被告寿险公司应该承担赔偿责任。理由是叶某的伤害并非由斗殴造成,而是胡某等人对其进行的蓄意伤害行为所致。叶某的伤害与斗殴行为在时间上没有连续性,因此保险公司不能主张免责。此外,尽管叶某已经从加害人那里获得了医疗费赔偿,但保险公司不能主张免赔,因为加害人赔偿与保险赔偿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不能相互替代。

笔者观点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以下是主要理由:

一、叶某的伤害属于意外伤害

根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寿学生、幼儿平安保险条款》,保险人应当按约定给付保险金,如果被保险人因疾病或遭受意外伤害。在本案中,叶某的伤害并非由斗殴造成,而是在斗殴行为结束后胡某等人的蓄意伤害行为所致。叶某被蒋某和陶某发现后被误导,以为胡某等人是来商谈医药费的事,没有预料到他们会突然加害于他。因此,叶某的伤害符合意外伤害的定义,具有外来性、突然性和非本意性。被告寿险公司无法证明原告受伤与斗殴行为之间存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因此不能主张免责。

二、保险赔偿与第三者赔偿不可相互替代

学生平安险属于人身保险范畴,根据《保险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保险人不能代替投保人寻求赔偿。问题在于叶某在获得加害第三人赔偿后,是否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重复赔偿。笔者认为是允许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单分类

    保险业的保单分类,介绍了S.G.保单、ITC保单、ICC保单、大保单、小保单以及预约保单等六种保单类型。其中,S.G.保单因与实际航运不符已废止;大保单是最正式的保险单据形式,国际贸易中使用广泛;小保单是简化的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预约保单则用于

  • 失地保险一次性缴费标准

    失地保险的一次性缴费标准。对于已征地农民和新征地农民,根据不同年龄和情况,详细列出了养老保险金缴费档次和金额,并说明了缴纳条件及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情况。此外,适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可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其缴费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可接续。

  • 保险公司拒赔的法律后果

    保险公司拒赔的法律后果。保险公司违反保险法规定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将面临保监会的处罚,包括罚款、限制业务范围等。对于赔偿数额的争议,保险受益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保险人在处理赔偿请求时,需遵循一定程序,包括及时核定、通知被保险人补充资料、按期支付保险金

  • 公司为劳动者投保团体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确定规定

    公司投保团体人身保险时,被保险人的确定规定以及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区别。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应要求提交被保险人名单,否则视为不记名投保。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但企业为职工投保时,受益人必须为职工本人或其继承人。企业单位不能被指定

  • 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 案情介绍
  • 保险公司的押金退还程序
保险理赔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