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拆迁中,字不能乱签,一字值千金。由于我国对征收的程序以及应当公布的征收文件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常常会有各色各样的文件。这些文件,哪些该签,哪些不该签,很多被征收人并不太清楚。甚至因为错签字,损失几十万上百万的。
对于被拆迁人来说,这些文件就如同一张张“卖身契”,自己的房屋和土地能不能“卖出”个好价钱,事关今后的生计保障。如何签字,也就成了一项拆迁必备技能。
今天手心律师网律师团就为大家讲一讲当收到政府给出的常见文件时,应该怎么应对,是否需要签字,帮大家捋清楚。
这些文件拍个照留取证据即可,不用签字!
虽然不需要签字,但是这几份文件,却直接关系被征收人的“身价”,是低价“卖出”土地和房屋,还是高价卖出,就看这些文件了。这几份文件也是违法征收的“高危区”,属于需要纳入一级戒备的文件类型。各位被征收人千万要留意。
这个公告是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人。
这个文件也就是一个预热,告知大家我们这里要征收了,征收范围在哪里等等,被征收人收到这类文件,无需签字,但是需要拍照保留证据。
根据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规定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征地审批机关只有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这个文件被征收人也无需签字,但是也需要拍照留证,征地批文是土地征收的合法依据,如果后期有什么纠纷,也方便维权。
该文件由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征地公告下发之日起45日内,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
这个文件比较重要,是关系到被征收人能补偿多少钱,怎么补偿的都需要看这份文件是怎么规定的。
这个文件也无需签字,但一定及时将公告的补偿方案拍照留存证据,对其补偿方案不满意的要及时提出异议。
这些文件经过仔细检查无异议后,可以签字!
这几份文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上面几份文件重要。但在现实的征地拆迁中,是拆迁陷阱的“高发区”。这些文件往往会被征收方利用起来,藏一些隐形的“雷区”,一旦咱们稍不注意,就容易上当。因此,被征收人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严格意义上讲征询意见表就是被拆迁人对征地拆迁信息的“知情确认书”,需求被征收人的意见,如果对征地拆迁的相关信息没有异议可以签字,如果有异议可以拒绝在征询意见表上签字,同时反映自己对相关征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依法行使听证救济权利。
土地登记调查表就是对被征收土地房屋进行现状调查,并与被征收人就调查的信息确认后登记。
这个登记调查表其实就是属于财产确权的环节,被征收人一定要对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各项数据确认无误后再签字。
如果发现登记内容有误的,比如错登、少登的情况就要拒绝签字,要求登记人员修改后再签字。
实地勘察记录表主要是针对于房屋价值评估时的记录,主要记录评估工作人员对房屋勘察的结果。比如房屋的结构、面积、框架、地面、墙面、门窗等各方面进行勘察记录。
评估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根据这份勘察记录表计算出来的,因此这个文件属于房屋的财产确权,被征收人如果对勘察记录有异议的,应该拒绝签字,并及时提出异议。
这个文件是所有文件中的重中之重,是意味着被征收人最终能拿到多少征收补偿,被征收人一定要慎重对待此文件。
只要被征收人对协议内容有异议都不要轻易签字,可以向专业咨询补偿条件是否合理,协议内容是否合法。然后再与征收方协商调整协议内容,如果始终无法就协议内容达成一致,再考虑下一步维权措施。
以上这些文件就是在征地拆迁中可能会遇到的文件,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提醒被征收人在签署文件的时候不要着急签字,仔细审核后有异议的要第一时间提出来,要确定文件内容无误后再签字。
但是一味的拒绝签署所有文件也有不一定能阻止不合理征收的发生,如果遇到征收工作人员逼签行为的,被征收人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村委会在征地拆迁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村委会的行政行为可提起诉讼,监察机关也对村委会及其成员进行监察。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项目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规定和执行,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等。村委会并不凌驾于法律之上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