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政府违法征收、强拆要负责任吗?

政府违法征收、强拆要负责任吗?

时间:2023-01-04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0323
导读:。其所要面对的法律制裁是分层级提升的:(1)责令改正,通报批评;(2)国家赔偿责任,处分当官的和直接责任人;(4)情节严重的,要面临牢狱之灾。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其所要面对的法律制裁是分层级提升的:

政府违法征收、强拆的法律制裁

政府工作人员不履行征收法定职责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将面临以下法律制裁:

  1. 上级人民政府或本级人民政府将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
  2. 如果造成损失,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处分。
  4. 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政府工作人员暴力逼迁

如果政府工作人员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将面临以下法律制裁:

  1.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被征收人的损失。
  2.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将依法给予处分。
  4. 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将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最新发布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对违法批准、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以及超越批准权限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情况进行了规定,相关责任人将面临以下法律制裁:

  1. 违法批准的文件将被视为无效。
  2. 对违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依法给予处分。
  3. 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违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如果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将以违法占用土地论处。
  5. 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律师的角色与意义

以上法律制裁措施表明政府违法征收、强拆行为不仅仅是补偿赔偿问题,相关官员和责任人也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律师在征收维权中起到重要的角色,通过法律程序向政府施压,推动政府官员受到法律制裁。一旦涉及国家赔偿,官员将面临政纪处分和其他追责,这对于官员而言是难以承受的。

律师通过诉讼搭建协商、谈判平台,使被征收人能够在法律程序中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律师的存在也促使政府官员在征收活动中遵守法律,避免违法行为。

然而,目前征收中的协调往往导致官员逃避法律制裁,这使得征收中的矛盾和对立难以根本改善。为了实现和谐征收,政府官员也应当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最朴素的道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征地补偿款被村委截留40%,合理吗

    关于征地补偿款被村委会截留的问题。法律规定土地征收补偿款应归农村经济集体成员所有,而村委会截留40%是违法行为。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地方政府公告补偿方案并接受监督,同时强调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应通过民主议定程序决定。但需注意,土地补偿费和征地补偿不同,征地补

  • 征收方是否有权不公布征收文件?

    征收方在征地过程中是否应公布征收文件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规定,征收方有义务公布征收文件,包括告知被征地农民征收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等,并确认征地现状。不告知或未提供相关书面材料是违法行为,被征收人可通过法律

  • 暴力强行征地的法律处理方式

    暴力强行征地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以暴力方式强行征收土地属于违法行为,涉及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将受到法律处罚。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且相关批准文件无效,土地应被收回,并承担赔偿责任。

  • 什么叫以租代征

    以租代征这一违法行为。以租代征指的是未经法定程序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行为,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规避了法定程序,扩大了建设用地规模,冲击了土地管理基本制度。农民朋友可以通过查看征收方是否有相应的征收文件来快速识别这一违法行为。

  • 拆迁国家赔偿标准最新
  • 要求退回征地拆迁款合理吗
  • 征地拆迁程序不规范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