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定工伤决定书》或《确认意见书》的复印件
2. 《鉴定结论书》的复印件
3. 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证正反面的复印件
4. 在本市指定金融机构开立的实名制结算账户卡的复印件
5.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原始票据
1. 配置辅助器具的,需携带《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的复印件和配置辅助器具费用的原始票据
2. 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协保人员的,需携带与承担工伤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或用工登记名册的复印件以及工伤职工负伤前12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凭证
3. 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时用人单位已发生变化的:
- 企业单位的,需携带承继单位愿意承担工伤的书面证明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或分立、合并及转让的相关证明材料
- 机关单位的,需携带《干部介绍信》或《商调函》
- 事业单位的,需携带组织调动的相关证明材料
4. 因第三人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工伤的,需携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的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
5. 申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5-10级工伤职工:
- 用人单位需携带注明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原因的书面情况说明
- 若属于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 若属于45周岁以上女性工伤职工的,用人单位需携带该工伤职工是否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的书面情况说明
- 用人单位若提出已垫付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需携带由工伤职工签收的已垫付的相关凭证
- 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携带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用人单位加盖公章;个人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本人签名。
工伤赔偿纠纷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与用人单位之间在确定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赔偿标准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常见类型包括工伤认定纠纷、工伤赔偿标准纠纷等。
工伤认定时,如果存在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残或自杀等情形,不得认定或视同为工伤。
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发生工伤用人单位概不负责,此类约定属于无效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如果受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观点。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或拒绝提供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根据规定,工伤赔偿中的一部分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应按月支付一部分费用,如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如果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级别达到10级及以上,用人单位还应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该补助金在受伤职工离职后支付。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的影响及处理方式。即使超过一年期限,劳动者仍可主张合法权益,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医疗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