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退项目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拆房和不拆房。
后者常被称为“文保腾退”,这种项目通常是为了公益目的,房屋本身是文物保护单位,腾出来用于改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或者名人故居,因此只需要腾出空间而不需要拆除房屋。
对于这种情形,被腾退人的补偿通常不会很高,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目前情况下,略高于1:1的补偿安置是合理的。
而对于前一种情形,以各种腾退的名义拆房,从被腾退人的角度来看,与征收几乎没有区别,都是拆房+补偿安置的模式。
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的征收项目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要求,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而言,首先要符合《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要参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适用。
然而在腾退项目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腾退方可以是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某建设项目的开发商,其所适用的腾退程序极为随意,往往只有一纸公告和一本腾退安置方案手册。
在这种情况下,被腾退人如果对补偿安置不满意,维权的道路将会十分困难。
在面对腾退项目中的维权困境时,明律师提醒大家以下几点:
一、腾退项目与征收项目的区别
腾退项目通常不适用征收法定程序,被征收人熟悉的征收程序在腾退项目中几乎不适用。因此,被腾退人的维权思路和方法与被征收人有很大的不同。腾退项目的维权难度要显著高于规范的征收项目。
二、政府信息公开与村务公开
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村务公开是维权的起点。通过了解涉案项目的建设情况,挖掘其中的违法点进行博弈,是腾退项目的重要维权之道。通过村务公开,可以发现腾退项目在程序上的违法之处,进而通过申请上级政府予以查处的途径将政府拉入协商沟通之中,为维权增加筹码。
三、谨慎签约
不随意签约并不意味着不签约,被腾退人所面对的很可能是一份法律意义上的民事协议。在签约时,必须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避免逼签、欺诈等情况。被腾退人必须谨慎对待签约环节,避免草率签字,否则推翻协议将会很困难。
四、开阔维权思路
在腾退项目中,被腾退人需要开阔维权思路,不仅仅固守规定的程序。需要思考整个项目中可能的切入点,比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项目的环保问题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搭建协商平台的机遇。只要程序提起来平台搭上去,提升补偿就是可能的事情。
在面对腾退项目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被腾退人应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介入案件,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腾退项目追求高效率,被腾退人应有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行动,为自己争取利益。
拆迁费的估算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拆迁评估的技术方面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评估中常见问题,如基准地价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等。拆迁补偿价的计算公式和关键因素也进行了说明。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查看《拆迁公告》或《征地公告》等。公告中应包含征地批准信息、被征收土地信息、征地补偿和农业人员安置等内容。同时,征用土地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拟订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等步骤。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是其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对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需要征收营业税,包括投资方参与利润分配并承担投资风险的情况。同时,根据修订后的规定,转让这种股权时需要征收营业税。规定自1月1日起执行。
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原则,包括承租人和同住人之间的拆迁补偿款分配是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拆迁补偿款归属清晰,涉及特殊情况下的分配标准和过渡期限的处理。拆迁补偿款应遵循遗嘱或法定继承规则分配,过渡期限由拆迁双方协商决定,拆迁方不得擅自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