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腾讯新闻29日报道,安徽省合肥市的张鹏芳为阻止房屋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遭强拆,自去年9月份开始便在自己居住的6层住宅楼的楼顶上搭建简易棚自我围困进行“守房”,其间吃喝拉撒全在楼顶,生活保障靠家人上下吊送,一年时间没有洗澡……然而,8月26日凌晨她还是被不明身份人员强行带下楼顶,房屋随即被强拆。
而此时,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仍未签订。
那么,张女士的痛苦遭遇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钉子户”真的钉不住了吗?
就该案有限的报道而言,我们无从获知涉案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具体细节,也并不清楚被征收人在2013年项目启动至今除守房外还开展了哪些依法维权行动。
手心律师谨根据多年代理此类案件的经验提示广大被征收人以下几点:
据报道,张女士是在26日凌晨3点被人强行带下楼顶的,随后其房屋即遭强拆。
而26日是星期六。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43条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而这里的“夜间”通常是指晚22点至晨7点之间的时段。
仅凭此一点,强拆行为便涉嫌违法。
从报道看,数年间征收方多次与张女士等被征收人就房屋征收补偿安置事宜进行了协商,但均未能达成一致。
在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未能签订的前提下,征收方若要实施强拆,必须依法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通常老百姓认为的“不签协议政府就拿我没办法”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然,我们愿再次强调,如果该案中征收补偿决定未下,也未找法院申请强执,那么征收方的违法行为便是板上钉钉的。
本案中张女士可以说将“守房”之事发挥到了极致,其一年间的不幸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和理解。
但从结果反思我们不难体会到,单纯守房,当“钉子户”还是远远不够的。
被征收人一定要积极采取法律措施提起程序进行维权,并且要确保所提程序的精准打击,才有望在博弈中占据上风,最终提升补偿数额。
我们无法获知究竟本案中的被征收人都提起了哪些诉讼,赢得了哪些胜诉,是否委托了专业征收维权律师提供帮助,但这个道理,广大被征收人一定要明确、牢记。
手心律师在此想提示广大被征收人的是,“钉子户”是被征收人在面临违法拆迁且补偿安置无法接受情形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因此,“钉”不是目的,而只能是手段、方式。
如何在利用手段赢得时间、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运用法律途径依法维权,才是广大被征收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张女士的遭遇无疑是极端而令人唏嘘的,手心律师也想在此问问本案的征收方:征收的法律程序走对了么?补偿安置真的合法、合理、到位了么?眼见人民群众如此维权,你们又有怎样的感想呢?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生效条件以及具体内容。协议需包含当事人信息、签名盖章等要素,内容应涵盖拆迁补偿方式、支付期限、安置用房信息、产权调换房屋的差价支付方式等。协议内容会因补偿方式的不同有所差异。此外,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经过公证可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协议
宅基地转让协议纠纷的处理方式。协议效力取决于签约对象,内部成员间转让有效,向外部人转让需获集体同意。协议无效时,根据房屋是否交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遇到拆迁,法院通过判决动迁款归属处理纠纷。同时,提出宅基地买卖纠纷的解决方式,包括双方协商、向受理机关
租客在房屋拆迁中的权益保护问题。包括搬迁义务和补偿、房东的责任和补偿、房东的告知义务和违法出租,以及租客应采取的维权措施。租客应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协商补偿,房东应对承租人的损失进行补偿,并告知房屋可能被拆迁的信息。租客可通过解除租赁协议、重新订立租赁合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