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政府主导的征地和拆迁行为时,行政诉讼是一种常见的法律手段。然而,对于许多被拆迁人来说,他们往往过于简单地看待行政诉讼,将其视为一场民官之间的较量。他们常常询问律师:“能告赢吗?”“胜诉的概率有多大?”
事实上,行政诉讼的结果并不仅仅是胜败两个选项,尤其是在拆迁案件中,行政诉讼是一种有力的工具。然而,行政诉讼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只有正确使用它才能在拆迁补偿中取得良好的结果。如果无法正确理解行政诉讼的作用,即使在法院获得支持,也可能对拆迁补偿无济于事。
对于大部分行政机关来说,进行一次行政诉讼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根据现行的《行政诉讼法》要求,行政诉讼采用立案登记制。如果无法当场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接收起诉状,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将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并在裁定书中说明理由。如果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如果起诉状的内容不完整或存在其他错误,法院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法院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如果法院拒绝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或者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新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方便立案的程序,并且根据诉讼费收费标准,大大降低了诉讼的经济成本。
另一个行政诉讼的优势是它赢得了被拆迁人重要的时间筹码。在诉讼期间,不能采取任何行政强制或司法强制拆迁措施。这给了被拆迁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拆迁行为,这也是许多拆迁人不愿意耗费的过程。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采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并规定了被告的举证规则。法院在向被告送达应诉通知书时,明确告知被告举证范围、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和申请延期举证的法定事由。被告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举证规则进行举证,并在举证中满足两个标准: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和审慎的注意义务标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前有告知的义务,提醒相对人注意的义务。
最后,行政诉讼的判决结果仅限于法定情形,最不利的结果也只是“驳回起诉”,更不会有反诉之说。对于发起诉讼的一方来说,诉讼风险非常小,这也是选择行政诉讼的优势之一。
律师在拆迁案件中的重要作用。被拆迁人在面对拆迁时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律师的参与可以帮助预防不必要的损失和冲突。律师通过拆迁项目调查确保拆迁行为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参与评估和行政裁决,确定补偿的合理合法性,并通过协商谈判达成满意的谈判效果。被拆迁人应明白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