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无法就拆迁补偿安置达成协议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根据《拆迁条例》向相关部门申请行政裁决。根据《拆迁条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无法达成的,可以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裁决的实施部门是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如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裁决由同级政府负责。裁决内容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30天内作出。
如果拆迁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60天内向做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本级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做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还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期间,如果拆迁人已向被拆迁人提供货币补偿或拆迁安置用房和周转用房,不影响拆迁工作的进行。拆迁执行可以不停止。
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搬迁,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但强制拆迁必须在裁决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情况,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拆迁。行政强制拆迁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相关部门执行,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合同。
在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在搬迁期限内搬迁,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如果拆迁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议,拆迁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行执行。如果采取仲裁方式,拆迁当事人必须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包括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的仲裁条款以及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其他方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委员会的选择由当事人协商确定。仲裁采用"一裁终局制",一旦裁决作出,当事人就不能再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如果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对于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因老房子拆迁问题产生的合同纠纷,如果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本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文章明确了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特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平等性、合法必须性、法律效力及双务有偿性等。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协议条款将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
购买私人地皮盖房子的拆迁补偿问题以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条件和纠纷解决方式。购买者若合法拥有房产证,在拆迁时可获得补偿。宅基地使用权转让需满足多项条件,包括转让人拥有多处住房、双方为同一集体组织成员等。纠纷可通过协商、行政解决和司法解决。
商铺转让合同纠纷的处理技巧,包括承租地点的约定、租金递增及时间点的约定、租赁保证金或履约保证金的约定、纠纷处理途径、拆迁赔偿问题以及商铺租赁过程中的其他纠纷如买卖不破租赁问题、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等。在签订商铺转让合同时,应详细列出各项条款,确保双方权
农村拆迁评估纠纷的诉讼费用缴纳办法和拆迁诉讼中的注意事项。诉讼费用根据请求金额按照比例交纳,而拆迁诉讼需注意时效约束、法院和房管局无权强制撤销房产证、并非所有拆迁公告都可以诉讼以及在诉讼期间拆迁方不能强制拆迁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