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分析一户一宅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分析一户一宅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时间:2024-11-18 浏览:10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3883
导读:

为何会出现“一户多宅”现象?

造成“一户多宅”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祖辈遗留宅基地

一些宅基地由祖辈遗留,由于年久失修或无人居住,但集体并未收回。

2.新民居或农村新规划

新建的民居或农村新规划重新划分了宅基地,但原宅基地并未收回。

3.农村家庭子女外出工作

一些农村家庭的子女外出工作前,在农村已经分户并申请了宅基地。

“一户一宅”政策为何执行难?

“一户一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几个执行难点:

1.相关法律条文的矛盾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居民要实行“一户一宅”,但同时也规定已拥有一处宅基地使用权的人,可因买卖、出租、赠与和继承等合法原因而获得两处以上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主要通过申请和继承获得,申请过程中的审查把关难度大,而村民继承老宅后不愿退出,这两者是“一户多宅”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2.“户”的概念无严格界定

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以户为单位,但并未明确阐述“户”的内涵,给基层执法带来困难。目前地方普遍认为以“独立的户口本”为考察标准,但个别村镇干部则侧重于观念上对“户”的认识。只要农户家中子女成年或结婚后,不论是否办理了法律要求的分户手续,一般都认为该子女应获得一份宅基地使用权。

3.无偿分配制度促使“一户多宅”

宅基地使用权行政配置、无偿使用的制度助长了宅基地规模失控和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由于宅基地的分配具有人身属性,使用权取得与保有均具有无偿性,村民出于利益本能,力求使自己宅基地面积最大化。这种零成本的驱动力导致农村宅基地超标现象严重。

4.宅基地数据库不完善

尽管农村宅基地登记确权已基本完成,但宅基地信息的系统化尚不完善,个别地区在审批过程中无法调取基础数据。此外,如果农户本人或村民不配合,也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

5.违法成本低,执法手段少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或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的刑事处罚标准较高,导致执法难度大。农村建房很少占用10亩以上耕地,因此违法成本低,农户无法达到处罚标准,使得随意占用耕地现象愈加严重。

6.缺乏合理退出机制

《土地管理法》规定,除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外,土地使用权人需要得到适当的补偿。然而,法律未明确规定其他情况下是否或如何进行补偿。目前乡镇宅基地回收普遍采用无偿退出机制,这抑制了农民退回宅基地的主动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

  • 农村宅基地新政策

    土地管理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对土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司法解释是对土地管理法的解读和规定。土地管理法的部分条款包括国家对耕地的保护和转为非耕地的严格控制,以及占

  • 分析一户一宅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土地管理法》不仅规定了农村居民要实行“一户一宅”,同时也规定了已拥有一处宅基地使用权的人,可因买卖、出租、赠与和继承等合法原因而获得两处以上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以户为单位,但是并没有一部法律或政策性文件明确阐述了“户”的内涵,这

  • 宅基地使用权有何弊端
  • 国家对于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是怎样的
  • 农村房屋拆迁,没有土地补偿费合理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