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司法解释 > 保险法全文司法解释二的内容有哪些?

保险法全文司法解释二的内容有哪些?

时间:2022-11-09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4712
导读:保险法作为我国调整保险法律关系的规范总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对此的法律制定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的完善,正是由于新的法规的制订才为调整此类法律关系符合时代要求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今天小编就为您带来关于保险法全文司法解释二的内容相关法律知识,以下为该项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保险法全文司法解释二

第一条 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赔偿主张

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分别投保,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其保险利益范围内依据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条 人身保险中的保险费退还

因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导致保险合同无效,投保人主张保险人退还扣减相应手续费后的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保险合同的签字盖章

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填写保险单证后经投保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代为填写的内容视为投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存在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相关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条 保险事故发生前的承保确认

保险人接受了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险费,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符合承保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但应当退还已经收取的保险费。保险人主张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承担举证责任。

第五条 保险合同的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明知的与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有关的情况,属于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内容。

第六条 保险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的举证责任

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负举证责任。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该概括性条款有具体内容的除外。

第七条 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后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仍然收取保险费,又依照保险法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八条 保险人直接以拒绝赔偿为由的限制

保险人未行使合同解除权,直接以存在保险法规定的情形为由拒绝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就拒绝赔偿事宜及保险合同存续另行达成一致的情况除外。

第九条 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

保险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包括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因投保人、被保险人违反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享有解除合同权利的条款,不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

第十条 保险合同中的禁止性规定

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责事由,保险人对该条款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一条 保险合同中的提示义务

保险合同订立时,保险人在投保单或者保险单等其他保险凭证上,对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以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文字、字体、符号或者其他明显标志作出提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履行了提示义务。保险人对保险合同中有关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够理解的解释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

第十二条 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

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订立的保险合同,保险人以网页、音频、视频等形式对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予以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第十三条 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举证责任

保险人对其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负举证责任。投保人对保险人履行了符合本解释要求的明确说明义务在相关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以其他形式予以确认的,应当认定保险人履行了该项义务。但另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除外。

第十四条 保险合同中的内容不一致

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则认定:
(一)投保单与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但不一致的情形系经保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的,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载明的内容为准;
(二)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三)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
(四)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

第十五条 保险事故核定期间

保险法规定的三十日核定期间,应自保险人初次收到索赔请求及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之日起算。保险人主张扣除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有关证明和资料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扣除期间自保险人根据保险法规定作出的通知到达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之日起,至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按照通知要求补充提供的有关证明和资料到达保险人之日止。

第十六条 保险人的保险代位求偿权

保险人应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自其取得代位求偿权之日起算。

第十七条 保险合同中非保险术语的解释

保险人在其提供的保险合同格式条款中对非保险术语所作的解释符合专业意义,或者虽不符合专业意义,但有利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人民法院应予认可。

第十八条 行政管理部门制作的认定书的证明力

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火灾事故认定书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能够推翻的除外。

第十九条 保险人抗辩不承担保险责任的情况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起诉保险人,保险人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未要求第三者承担责任为由抗辩不承担保险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财产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就其所受损失从第三者取得赔偿后的不足部分提起诉讼,请求保险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依法受理。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参与诉讼

保险公司依法设立并取得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属于其他组织,可以作为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

第二十一条 解释的适用范围

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不适用本解释。

结语

通过本解释,我们可以了解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的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审判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正确理解和运用保险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做出准确的法律评价。因此,对于最新的法律条文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我们应及时学习和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实际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与支付结构。与老农保相比,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支付结构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中央财政对新农保提供补助,这是继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新农保政策将逐步推开,并非立即生效。

  •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和理赔流程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及理赔流程。理赔需交警部门出具结案文书并准备相关证件及材料。三者车事故需提供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修车发票。本车事故需提供修车发票并交回残值。对方不配合理赔可起诉。交通事故人伤出院后的赔付流程包括报案、定损、理赔等步骤,对受害人增开药物问题

  • 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

    《保险法》第91条和第94条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涉及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前者规定,若无具体规定,则适用公司法等法律;后者则表明,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保险公司应遵守公司法的规定。通过法的渊源和效力原则,理解这两条规定属于准用性规则,且《保

  •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

    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种类、社会危害以及法律责任。保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保险标的、制造保险事故等欺骗手段,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保险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保险公司利益,还危害其他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甚至伴随其他暴力犯罪。对于保险欺诈行为,投保人、被保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 公司为劳动者投保团体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确定规定
  • 保险法全文司法解释二的内容有哪些?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