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我公司是一家商品流通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000年初,公司投资了两家企业,所得税率与我公司相同,投资成本分别为500000元、800000元。2003年4月,收到股息30000元;11月,由于公司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将上述股权转让,分别取得价款550000元、600000元。请问:上述股权投资转让损失能否税前扣除?
某商业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小许小许:
为便于理解,假定你公司投资的两家企业分别为A企业和B企业。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收入总额包括财产转让收入和股息收入,允许税前扣除的损失也包括投资损失。因此,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及股息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你公司转让A企业股权的所得为50000元(550000-500000),转让B企业股权的所得为-200000元(600000-800000)。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股息收入及转让股权投资的损益应转入本年利润。但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规定:“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据此,你公司可以在2003年度扣除的投资转让损失为80000元(投资转让所得50000+股权收益30000),另外的损失120000元(200000-80000)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可以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对于上述业务,会计上当年确认投资转让损失150000元(50000-200000)、股息收入30000元,影响利润共计-120000元;而税务上确认股息收入及股权投资转让收益80000元,允许税前扣除投资转让损失80000元,影响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元。因此,你公司在申报2003年所得税时,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000元。
如果你公司采取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并预计在以后3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予以抵减该时间性差异,则会计分录如下:借:递延税款39600(120000×33%)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房产开发企业的私人借贷利息的税前扣除问题。企业向个人借款并支付利息,若无正规发票或收据,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向股东或其他关联方借款的利息支出需满足特定条件才可扣除。企业与除关联方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若借贷真实、合法、有效,并签订借款合同,
临时工工资相关政策。根据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支付临时工工资需纳入工资薪金并在税前扣除。雇佣关系的定义和临时工资的账务处理也进行了说明。临时工工资涉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计算方法遵循同工同酬原则。税务管理方面,临时工工资应计入“应付职工
交通事故诉讼费税前扣除的法律问题。依据税法原则及《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包括诉讼费,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未决诉讼是企业因过去经济行为导致的现存状况,其费用可允许税前扣除。
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赔偿款的法律处理方式。销售方支付的赔偿款可作为销售折让处理,会计上按相关准则进行冲减,税务上可开具红字专用发票调减销售额。购货方支付的赔偿款计入营业外支出,可在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