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是由多个名族组成的,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及风俗,虽然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已经汉化了,但是还有很多保留自己习俗。那在法定结婚年龄上,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是怎么样的。下面就和手心律师网一起来看一下。
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
民法典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目前,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民法典中的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比如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从各地现有的各种补充规定或变通规定来看,关于结婚年龄,各自治地方均规定:“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同时,各自治地方的有关规定也略有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在“补充规定”中既规定结婚年龄,又明确提出提倡晚婚。这是多数自治地方的做法,“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
第二类是只规定结婚年龄,而考虑到当地民族的实际情况,未明确提出晚婚,
第三类是没有规定晚婚,但针对本民族、本地方的习俗,明文禁止早婚。规定:少数民族公民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禁止未达结婚年龄的男女预先订婚。
还有一些自治地方考虑到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结婚年龄,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办法,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汉族男女同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男女结婚的,汉族一方年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执行”。
以上就是少数民族的法定结婚年龄内容,在少数民族中是比汉族法定结婚年龄少的,在不同种族之间结婚,双方男女结婚按照各自的规定执行。如果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欢迎上手心律师网进行咨询解答。
离婚人再婚时的结婚证办理程序以及我国男女结婚的条件。离婚人在离婚手续生效后,可携带相关证件前往民政部门办理结婚证。办理过程中需经过申请、受理、审查、登记和发证等步骤。男女结婚需满足完全自愿、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符合一夫一妻制以及不存在法律禁止结婚的情况
法律上不具备结婚条件的五种人的范围,包括重婚者、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者、患有不应结婚的生理缺陷者、近亲结婚者以及丧失性行为能力的人。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婚姻法》关于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规定,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法律上的限制。
不能结婚的各种情况。包括未到法定结婚年龄、非自愿结婚、已有配偶、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婚姻合法性、稳定性和当事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婚姻法对男女结婚的必备条件的法律规定。包括达到法定结婚年龄、遵守一夫一妻制度、双方自愿结婚、无直系和旁系血亲关系、无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等。并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书确认建立夫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