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 >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

时间:2024-11-26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9977

农村承包权的继承问题及相关理论

一、农村承包权不能继承的观点及理由

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继承法学者认为农村承包权不能继承,主要理由如下:1. 农村承包权的标的即农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人对农地不享有所有权,因此农地不是承包人的私有财产,所以不涉及继承问题。2. 承包合同关系不能继承。在农村承包中,发包方与承包人之间是一种承包合同关系,此种合同关系因一方(如承包方)死亡而终止,不会引发继承问题。3. 承包权不能继承。因为承包权是基于承包合同关系产生的经营管理权,是一种非财产权利,不属于财产继承的范围,因此不能继承。4. 农村承包多以家庭名义承包,承包权为家庭成员共同享有。家庭中的个别成员(通常是长辈)死亡后,其他家庭成员仍需继续履行合同条款;发包方也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如果发包方违约,承包方可以通过诉讼程序保护自身权益,维护承包制度的稳定性。因此,认为只有承包权的继承才能稳定承包制度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二、农村承包权可以继承的观点及理由

1. 理论依据:- 农村承包权属于物权。按照通行的观点,物权是指“直接支配特定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在农村承包经营关系中,承包地具有特定性,承包人享有对承包土地的直接支配权,收益归承包人享有。因此,农村承包经营权具备物权的全部特征,属于物权范畴。- 农村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农村承包经营权是在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物权,以对承包地的管理、占有、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用益物权。根据以上理论依据,农村承包权应被视为一种财产权利,因此在承包人死亡后,承包权自然成为遗产,可以被继承人继承。2. 法律依据:根据1985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4条规定:“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根据1993年7月2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13条第4款规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死亡的,该承包人的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这两条法律明确规定了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农村承包权。

三、驳论

1. 承包地不是承包人的私有财产,承包人对承包地不享有所有权,但继承人继承的并非承包地的所有权,而是设定在承包地上的承包权,即用益物权。因此,承包地不是承包人的私有财产并不影响继承人继承承包权。2. 合同关系不能继承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继承人继承的并非合同关系,而是农地承包权。因此,以合同关系不能继承为由推断农地承包权不能继承是没有道理的。3. 农地承包权具备物权的全部特征,是一种用益物权,即财产权。财产权是可以依法继承的。因此,认为承包权是非财产权、不属于继承范围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4. 否认农地承包权可以继承的观点认为承包权为家庭成员共同享有,个别家庭成员死亡后其他家庭成员仍需履行合同,发包方也必须履行合同,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首先,这种观点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其次,这种观点没有理论和事实依据,因为农村承包实际上是个人承包,而不是家庭整体承包。因此,认为农地承包权只能由承包权继承才能稳定承包制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农村承包权的继承人范围、继承原则及继承方式方法

一、农村承包权继承人范围的确定

在解决农村承包权继承问题时,应考虑防止农地零碎化、防止农地荒芜、防止农村集体经济受损失等因素。然而,以剥夺多数继承人对农村承包权的继承权为代价来实现这些目标是得不偿失的,会严重影响农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我认为,农村承包权继承人的范围应依照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确定,不受其他限制。具体来说,继承人的范围包括继承法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才能实际继承农村承包权。通过灵活的继承方式,可以解决防止土地荒芜、防止土地零碎化和保护集体经济的问题。

二、农村承包权继承的原则

农村承包权的继承是一种物权继承,因此必须遵循继承法规定的一般原则。由于农村承包权是一种用益物权,与财产所有权和债权的继承有明显区别,因此还需要遵循特殊的继承原则。1. 一般原则:- 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均有继承权,不因性别的不同而多分或少分遗产。-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多少应与其对被继承人尽义务的多少相一致。- 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实行特殊保护。这些一般原则适用于农村承包权继承问题的衡量,确定继承人范围以及各继承人继承承包权的方式和方法。2. 特殊原则:-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承包权的客观状况和继承人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承包权的继承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最佳社会效果。- 有利于发挥农地经济效益的原则:人民法院在处理农村承包权继承纠纷时,应以此原则为标准来评判调解或判决方案的恰当性。- 有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防止土地进一步零碎化原则:人民法院在处理农村承包权继承纠纷时,应坚持有利于农地规模经营、防止土地零碎化的原则。这些特殊原则适用于农村承包权的共同继承情况,用于确定具体的继承人以及各继承人继承承包权的方式和方法。

三、农村承包权继承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农村承包权继承的特点,在遵循上述特殊原则的前提下,当农村承包权的实际继承人为2人以上时,可以采用以下继承方式和方法:1. 共同继承:适用于继承人所继承的农村承包权不宜分割的情况,或继承人愿意共同继承的情况。共同继承可以通过共同承包、共同投入、共同经营和共同承担承包费用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轮流承包的方式,让各继承人轮流承包一定的时间,承包期内的收益归承包者所有。2. 分别继承:适用于各继承人分别继承一部分承包权的情况。分别继承只适用于继承的承包权分割后不会导致农地零碎化,不会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可以采用分别继承的方式来继承荒地、林地、果园等承包权,或者当某一继承人继承的耕地面积较大时。

部分继承人继承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1.确定承包权实际继承人

部分继承人继承方式是指将承包权确定归部分或某一个继承人继承,并由其继续承包。在采用此种继承方式时,需要恰当地确定承包权的实际继承人。通常情况下,应将有能力从事农业且便于经营承包地的继承人确定为实际继承人,以充分发挥承包地的经济效益。

2.确定适当的补偿数额和方式

在部分继承人继承方式中,需要确定适当的补偿数额和补偿方式。补偿数额的确定应考虑承包权的剩余期限、继承人正常承包经营下的收益以及实际继承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以确保补偿数额的公平和合理。至于补偿方式,则需根据实际继承人的经济状况和承包项目的收益周期等因素来确定,可以选择一次性补偿或分期补偿。一般情况下,应优先考虑一次性补偿,以避免不必要的执行困境。

转包他人继承方式及其要求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转包他人继承方式:

1.继承人成为非农业人口

如果继承人已经成为非农业人口,无条件和能力继续承包,则可以选择转包他人继承方式。

2.继承人不便继续承包或愿意转包他人

如果继承人是农村人口,但由于居住地与承包地相距太远或不愿意继续承包,而愿意将承包地转包给他人并分割转包费,则可以采用转包他人继承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转包他人继承方式时,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转包,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费的估算及法律规定

    拆迁费的估算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拆迁评估的技术方面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评估中常见问题,如基准地价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等。拆迁补偿价的计算公式和关键因素也进行了说明。

  • 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管理办法

    四川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管理办法,包括规范的评估行为、适用范围、行政管理的职责和机构资格。拆迁补偿评估分为分类评估和分户评估,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评估机构通过报名参与抽签等方式确定,并签订评估委托合同。文章旨在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查看《拆迁公告》或《征地公告》等。公告中应包含征地批准信息、被征收土地信息、征地补偿和农业人员安置等内容。同时,征用土地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拟订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等步骤。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是其

  •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对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需要征收营业税,包括投资方参与利润分配并承担投资风险的情况。同时,根据修订后的规定,转让这种股权时需要征收营业税。规定自1月1日起执行。

  •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补偿费的发放时间
  • 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与户口的关系
  •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