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再婚离婚财产分割问题时,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个人婚前财产,哪些是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哪些属于婚前财产?
在认定婚前财产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财产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1)夫妻婚前各自所有的财产,包括婚前个人的劳动所得,继承或受赠的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收入等。还包括,婚前各自为结婚所购置的财产;
(2)复员、转业军人从部队带回来的医疗费和回乡生产补助费,以及婚后夫妻共同生活时间较短的军人的复员费和转业费;
(3)离婚时,夫妻各自使用的衣物、生活用品和职业上的用物。当然,贵重物品除外;
(4)离婚时与个人身份不可分离的婚后所得财产,和未获得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
(5)夫妻间对财产的约定,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包括合法的书面约定和双方均承认的符合事实的口头约定为个人财产。
哪些属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收入及各种福利性政策性收入、补贴);
(2)生产、经营的收益。(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或双方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收益);
(4)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因继承遗产和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对于继承遗产的所得,指的是财产权利的取得,而不是对财产的实际占有。即使婚姻关系终止前并未实际占有,但只要继承发生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继承的财产也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6)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7)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8)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应得部分夫妻共有。
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和界定,包括婚前财产、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等。这些规定旨在简化财产关系,保护夫或妻一方的个人利益,便于离婚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离婚后财产分配准则的法律解析,包括男女平等原则、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给予补偿原则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这些原则在离婚财产分割中起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并特别保护子女和女方的利益。
夫妻财产的分类及分割原则。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性收益等。在分割原则方面,应遵循平均分割、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物尽其效、照顾无过错方和约定优先原则等。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夫妻财产分割的注意事项,如股票、债券等有
孕期离婚财产分配的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离婚时应按协商、男女平等、法院判决、补偿和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分割。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