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4月,青海振业公司与海南正泰公司签订合同,约定将青海振业公司旗下全资分公司上海振业房地产公司的产权(所有权和经营权)一次性转让给海南正泰公司,转让费共计800万元。在1995年至1997年期间,海南正泰公司分10次支付给青海振业公司人民币680万元和美元5万元。1995年8月25日,上海振业房地产公司出具了《资料交接清单》和《财务交接清单》,将清单所列明细交给了海南正泰公司。
2002年1月,海南正泰公司以青海振业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青海振业公司退还转让金本息约1100万元并赔偿损失。青海振业公司则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海南正泰公司继续全面履行合同,支付拖欠的转让费82.3425万元,并支付违约金和逾期付款利息。
青海振业公司开办时的登记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上海振业房地产公司由青海振业公司开办,登记性质也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根据调查,海南正泰公司在受让上海振业房地产公司后经营状况不佳,最终导致公司的营业执照被吊销。海南正泰公司请求法院认定合同无效,旨在从根本上推翻交易,并要求对方将已支付的合同款项返还。其起诉的重要理由之一是青海振业公司出售国有资产时没有履行法定的审批和评估程序。
一审法院支持了海南正泰公司的诉讼请求,并认为:在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在产权转让时违反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三条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十五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双方签订的产权转让合同及附件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当事人依据无效合同已流转的财产应予以返还。青海振业公司对上述判决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另查明:青海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青海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曾分别致函原审法院,称青海振业公司是非国有法人出资设立的有限公司,产权归其投资主体。青海振业公司对外转让上海振业公司的产权是其自行决定的,无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也曾出具证明,青海振业公司是非国有法人出资设立的公司,当时登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因为相关法规不健全、登记制度不完善。
收购公司在资本、资产、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收购方需查询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资产构成,厘清股权配置、资产担保、不良资产等情况,并关注公司的流动比率和偿债能力。同时,收购方还需注意目标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务问题,防止公司故意抬高价值或
企业采用不同方式集资的问题。具体包括职工集资、发行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融资,以及留存收益筹资方式等。商业信用融资和典当融资是短期经营活动中常见的信贷方式。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是融物和融资相结合的长期融资手段。最后,产权交易也用于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上市公司并购中如何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主要措施包括正式评估并购重组,关联方回避表决,强化信息披露,以及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监督审批。其中,《跨省条例61-101》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做了详细规定,包括评估机构的选定和职责、评估费用的支付、早期警报报告
公司股权转让的概念、被转让公司应满足的条件以及股权转让手续办理的流程和要求。股权转让是股东退出经营,将公司经营权交由新股东接手的行为。被转让公司需满足工商、税务、账本凭证、银行账户等多方面的正常状态条件。办理流程包括准备相关决议和资料,公证和见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