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帖子带人身攻击 律师告百度名誉侵权

帖子带人身攻击 律师告百度名誉侵权

时间:2023-08-16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2670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赵某某律师”就会链接到一篇匿名帖子,赵律师及北京市奕明律师事务所认为该帖子的内容指名道姓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和诋毁,故将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百度网立即停止侵害、断除诽谤性信息的链接并向原告赔礼道歉。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结了此案。

  2008年8月,原告通过互联网进入百度网址,输入“赵某莫律师”进行搜索,搜索链接中有一篇《告全体“芭碧妮娅”加盟商书》的文章。该文章的作者自称为“管理员”,是一个“芭碧妮娅”企业的加盟商,文章中提到了奕明律师事务所的赵律师来到“芭碧妮娅”公司,与作者等加盟商“谈判”及作者上网查看到北京市奕明律师事务所的相关消息后发表的一些个人观点。8月19日,两原告向被告发函,要求被告在2008年8月22日前采取对上述侵权文章断开链接等措施,并书面作出相关信息来源的说明,以达到消除侵权效果的目的。被告次日收到该函件后称于同月25、26日断开了该文章的链接。

  原告认为,由于被告的搜索服务覆盖面广,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搜索引擎的链接扩大了涉诉文章的影响范围,对原告的社会声誉和形象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降低了两原告的社会评价,故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断开诽谤性信息的链接,并向两原告赔礼道歉。

  而被告认为,百度网作为搜索服务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网络信息不具有编辑控制能力,对网络信息的合法性没有监控义务,对被搜索到的信息内容是否侵权无法承担审查责任,在收到原告的律师函后基于高度谨慎,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断开了涉诉文章的链接,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诉争的侵权文章,虽然是通过被告提供的搜索引擎获取,但该篇文章并非被告发表,且被告作为提供搜索的网络服务提供商,搜索引擎技术服务用于帮助互联网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迅速定位并显示其所需要的信息,其搜索范围遍及整个互联网空间中未被禁链的每个网络站点,并受控于上载作品的网站。面对巨大的信息量,被告在客观上无法对所有链接信息的内容进行审查。本案中被告收到原告要求断开链接的通知后,已经进行了断开链接,故被告所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不存在违法行为,也不存在侵权的主观故意。最后,法院驳回了原告全部诉讼请求。

  宣判后,双方当事人未明确表示是否上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及新的侵权形式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文中指出,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需负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转发谣言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同时,应扩大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范畴,并应对网络暴力事件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言论应急疏

  •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 泄露隐私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 名誉侵权的处罚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