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绍
2003年1月张某因感情不合与妻子黄某协商离婚。为使妻子黄某同意离婚,张某作出很大让步,同意把婚后购买的房产分归黄某所有,随后两人办理了离婚登记并将房产过户至黄某名下。由于张某找不到住房,离婚后两人仍住在该房子内。2003年12月两人又登记复婚。复婚后两人感情再度破裂,黄某提出离婚,张某表示同意,但要求对房产进行分割。两人因对房产分割产生纠纷,于2004年4月诉至法院。张某诉称:房产原本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当初离婚全给黄某并非出于自愿。虽然离过婚,但又复婚了,配偶及房产均是原来的状态,没有变化,应将该房产作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其应分得该房产的一半。黄某辩称:该房产是她的婚前财产,张某无权要求分割。
法院判决
2004年8月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黄某离婚时把房产分给黄某并过户至黄某名下,该房产已全部归黄某所有。后两人虽又复婚,但该房产所有权早已发生变化,成为黄某复婚前的个人财产。依《婚姻法》第18条之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包括复婚前的财产,婚后未作特别约定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离婚后仍归一方所有。因两人复婚后并没有把该房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故张某复婚后再离婚,无权要求分割该房产。法院遂在判决两人离婚的同时,驳回张某要求分割房产的主张。
律师评析
一、离婚与复婚
《婚姻法》第31条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第32条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第35条规定:“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复婚登记。”可见,不管是协商离婚还是诉讼离婚,一旦离婚后原婚姻关系即告终止。复婚为一新的婚姻关系。
二、房产归属
《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可见,一方的婚前财产包括复婚前的财产,婚后未作特别约定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离婚后仍归一方所有。复婚后再离婚,另一方一般也无权要求分割。本案张某与黄某离婚时把自己本应分得的一半房产让给了黄某,并过户至黄某名下。后来,两人虽然又复婚,但从法律上看,该房产的所有权已发生变化,成为黄某的婚前个人财产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明确规定:“婚姻法第18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由于张某在与黄某复婚以后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没有将该房产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所以他无权要求分割该房产,法院判决驳回张某的主张是正确的。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五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登记离婚与诉讼离婚在法律效力上的等同性,尤其在财产分割方面的差异。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依据当事人意愿,而诉讼离婚后对财产有争议则不可再次起诉。另外,离婚后有关财产诉讼的情形以及处理原则也得到了详述,包括漏分财产的处理和已判决财产的处理等。
离婚案件中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相关原则。根据《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男女在财产分割中应平等对待,同时照顾子女和女方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遵循有利生活和方便生活的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对于消耗、毁损、灭失的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外情不会导致共同财产分割受影响。离婚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无法达成协议时,法院将根据财产情况和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离婚中,无过错方因重婚、与他人同居等行为有权请求损
婚后一方以个人财产出资买房,取得房产证的,应该属于购房者一方的财产,离婚分割房产时,另一方无权请求分割;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如何认定以个人财产买房,需要证据的支撑。婚后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购房,不管房产证登记在哪方名下,该房产理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