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 > 结婚一方生理有缺陷可以离婚吗

结婚一方生理有缺陷可以离婚吗

时间:2023-09-20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7271

什么情况下对方有生理缺陷可以离婚?

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及《婚姻法》的规定,并没有禁止生理有缺陷的人结婚。然而,夫妻共同生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性生活。性生活对于夫妻双方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更好地调节和增进夫妻感情。如果夫或妻一方存在生理缺陷,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性生活,就难以满足婚姻生活的基本要求。

如果一方明知对方有生理缺陷无法发生性行为,但双方在性格、志趣等方面非常合拍,自愿结为夫妻,并且能够在生活上互相照顾,法律仍然保护这种婚姻关系。然而,如果结婚时不知对方有生理缺陷,并且经过医治无效导致感情破裂,当事人坚决要求离婚且经过调解无效,可以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这符合《婚姻法》关于感情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的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生理缺陷并不是法定的禁止结婚情形。如果配偶方明知并自愿与生理缺陷的一方结婚,他们的婚姻关系仍然受到法律保护。然而,考虑到生理缺陷会严重影响夫妻之间的生活和感情,生理缺陷的一方在婚前应当勇敢地如实告知对方,给对方以选择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规定:“一方患有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夫妻之间的性生活从人道主义和感情角度考虑都是不可或缺的。根据法律规定,我国法律并没有将“不能生育”作为判决离婚的事由。

未婚男女依法登记结婚后,彼此间负有同居的权利义务。同居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根据法院以往的案例总结,夫妻一方存在生理缺陷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因生理缺陷无法进行正常的夫妻性生活,另一种是因生理缺陷能够进行夫妻性生活但无法生育子女。根据现有的法律,对于后一种情况并没有直接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的依据。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准予或不准离婚始终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界限和依据。一方不能生育并不是离婚的法定理由。因此,在审理因夫妻一方或双方生理缺陷不能生育的离婚案件时,应综合分析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而不应单纯以不能生育子女作为离婚的理由。

判决离婚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时,应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则应准予离婚。以下情形之一,法院调解无效时应准予离婚:

  1. 重婚或有配偶者对他人同居;
  2.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3.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4. 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5. 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6.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

提醒准新娘和新郎们,为了你所爱的人和你自己,请务必进行婚检。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婚姻无效的情形

    婚姻无效的情形,包括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婚前患有不宜结婚的疾病以及未到法定婚龄等。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和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规定。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这些情况下的婚姻可能被视为无效,且离婚时有一定的法律规定需要遵守。

  • 本地乡镇府可办理离婚吗

    离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协议离婚可在原婚姻登记机关或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办理,当天可完成手续。诉讼离婚则需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审理时间视案件情况而定。夫妻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时,法院应准予离婚。若无充分证据显示夫妻感情破裂,起诉方需再次提起诉讼才有可能被

  • 每月给极少数生活费是否构成家暴?

    中国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中的生活费问题是否构成家暴以及是否可以离婚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生活费太少属于经济控制的一种形式,属于家暴范畴。如果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准予离婚。因此,若当事人因生活费过少而遭受经济控制或虐待等家

  • 婚姻效力是否应包括离婚?

    婚姻效力的分类和无效的情形。婚姻效力包括有效、无效和可撤销三种类型,主要关注婚姻关系在法律上的后果。离婚是终止婚姻效力的方式,不应包括在婚姻效力的范畴内。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存在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等情形会导致婚姻无效,这些婚姻从一开始就没有法

  • 我国法院的管辖权规定
  • 相处一年才告诉未离婚构成犯罪吗?
  • 欺骗性质的离婚诉讼调解的有效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