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法规 >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时间:2020-05-2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238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是指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的归属进行确认的一种法律行为。

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不包括债权。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中讲的产权,除了包括所有权的意思外,还包括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

一、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

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是对应属国家所有的资产进行所有权的确认,即界定国有资产范围。它包括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或由于国家资金投入、接受馈赠等而取得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及无形资产;没有法律依据归集体、个人及外国政府、法人、公民所有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

在实际经济生活的产权界定中,一般根据资产的投资来源界定,即按照各种经济成分“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来界定。具体地说:国家对各类行政、事业及社会团体的投资、拨款所形成的财产属国有资产。

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包括:

①国家各部门单位以各种形式的实物投资、货币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

②依据国家规定或经国家批准的用于投资或归还贷款的减免税金;

③归还投资贷款的利润;

④依据国家规定建立的各种专项基金(不包括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职工工资、奖励等分配给个人消费的基金);

⑤国家银行、国家投资公司及其他全民所有制金融机构用财政拨款和留用利润转入的信贷基金、投资基金、财政周转金及其经营基金和资本金;

⑥以国家机关名义担保或实际上由国家承担投资风险、完全用国内外借入资金和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创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内部积累的资金,以及其他属于国有的资产。

除此之外,用国有资产投资创办的、以集体企业名义注册登记的企业,其资产所有权也应属国家。

与国有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产权界定这类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不涉及国家所有权的分割。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为了高效地运营国有资产,把其所有权的部分权能分离让渡给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及社会团体行使。虽然产权行使要受国家所有权制约,但这种权利一旦依法确立,权利主体便享有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国家依法赋予的这些权利不得随意收回或妨碍其依法行使。

二、中央和地方产权的界定

划分中央、地方产权,决不是划分中央和地方所有。根据中国法律,国有资产属全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权唯一主体。但国家可以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把国有资产的占用、使用、收益等资产管辖权授予有关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行使,并使这种授权形式法律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人变更税务局备案时限

    法人变更的税务局备案时限及所需材料。税务局备案需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规定需咨询当地相关部门。法人变更需提交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会决议、章程修正案、原法人免职文件、新法人任职文件等。此外,还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履历表及签字备案书等。如法人兼任总经

  • 公司转让的条件

    公司转让的条件和流程。在转让前需要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公司是否存在债务、以前的经营状况、是否按时参加年检以及审计报告。转让流程包括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进行国有资产评估、签订合同等。在转让完成后,需要修改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和公告。

  • 成本法评估技术商品的价格

    成本法评估技术商品的价格,包括技术研制成本、技术交易成本、占用资金的利润、风险分批成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使用技术产生的新增效益等方面。评估价格公式为这些成本的总和。成本法评估结果为技术价格的下限,需根据使用时间和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 能否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投资

    事业单位能否进行投资的问题。根据国家政策,事业单位在符合允许范围并满足相关程序和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注册法人企业。个人名义注册企业涉及违法使用国有资产,因此不被允许。对于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区别,主要在于工作性质、工资收入、保险福利和用人管理等方面。

  •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法律责任
  • 公司法规定个人股东的资格条件
  • 收购子公司的法律意义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