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产权制度的创新旨在确立国家作为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以保护其权益并有效运营国有资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五条,其中每一条都以产权制度为基础。
产权关系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包含国有资产的企业来说,产权关系明晰意味着明确国有资产产权的法定代表机构。此外,还要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制度,实行投资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形式。这一切都必须以产权关系明晰为前提。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二和三是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法人的权责明确。资产所有者权责的明确和行使依赖于产权主体的明确。企业法人的权责明确和实现也需要产权主体的明确。所有者的权责与企业法人的权责是相互联系的,但所有者的权责处于主导地位。所有者的权责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法人的权利是所有者的权利派生的,没有所有者的权利就没有企业法人的权利。2.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获得是有条件的,企业法人必须承担对所有者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和实现出资者财产收益的责任。此外,企业破产时,所有者要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以企业投入的资本额为限。3.企业法人的权利受到所有者权利的制约。所有者通过企业治理机构对企业法人的权利行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四是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一特征是前三个特征的延伸。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五是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体制由投资者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治理结构来承担。以股份制为例,其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
目前,国有商业企业改革为股份制的企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由哪个机构负责并不明确,股利的收取、配股资金的筹集、股票的转让等责任也不明确。这是因为国有资产产权主体虚置造成的。
股份制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产生仍沿用旧的企业干部管理体制,这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受到政府侵犯的企业无法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这也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出现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将产权管理与对产权代表人的管理相统一的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及相关的法规文件。法规涵盖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有资产登记管理、清产核资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处置与产权转让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法规文件,为国有企业改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事业单位能否进行投资的问题。根据国家政策,事业单位在符合允许范围并满足相关程序和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注册法人企业。个人名义注册企业涉及违法使用国有资产,因此不被允许。对于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区别,主要在于工作性质、工资收入、保险福利和用人管理等方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总结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总结通知。通知强调了总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意义,并要求进行全面的工作总结。各地区需按照调研提纲的要求,总结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实施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施效
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的制定主体和程序与一般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差异。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由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部门依照公司法制定,或由董事会制定并报批。同时,也提到了国有独资公司章程应包含的事项,包括公司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并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