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至今,市公安局追缴涉众型经济犯罪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达20余亿元。检察机关将探索对涉案企业实行托管经营,经营收益偿还受害人。
市政法委昨日召开发布会,通报公检法机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为了全面打击防范各类经济犯罪,市政法委将从12月13日起,在全市18个区县举办为期6个月的“警惕黑手、谨防诈骗——北京市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制教育巡回展”。
2006年以来,市公安局共侦破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45起,已经移送起诉的案件20起,共追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达20余亿元。警方侦破了以亿霖非法经营案、碧溪家居广场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E科士威网络传销案等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广泛关注、危害巨大的典型案件。市公安局副局长傅政华表示,涉众型经济犯罪目前仍然处于高发态势,警方将前移“关口”,早发现,早查处。
全市检察机关三年办理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44件1015人,罪名主要集中在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等。“部分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对一些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早期明显存在的反常迹象反应‘麻木’;在案发后,不及时进行处罚,未主动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造成犯罪损失持续扩大。”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希指出,检察机关已经开始关注审批、监管等部门的不善尽职守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渎职和贪腐问题,将不断加大查处涉众型经济犯罪背后各类职务犯罪的力度,并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对重大疑难案件提前介入。
卢希表示,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检察机关在今后将探索借鉴金融机构对银行坏账呆账的托管模式,建议实行国家有关部门对涉嫌犯罪的企业进行托管经营,使企业合法项目继续运营。“涉案企业一旦经营正常化,并且能有收益,就可以偿还受害人,最大限度减少受害人的损失”。
公司法人被执行高消费是否会影响个人财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企业间没有大规模资金流动,不会涉及个人财产。但对于个人独资企业或股东与公司款项混淆的情况,司法机构可能会提取法定代表人的财产作清偿。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婚内如何拥有个人财产的
公司法人能否起诉公司的问题。当公司法人遇到与公司纷争或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时,有权利依法提起诉讼。法定代表人可以代表法人或业主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法》规定,股东也可以起诉违反法律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文章还涉及个人管理公司账户的问题,
(一)收支性融资风险是一种整体风险,即对全部债务的偿还都产生不利影响。(二)收支性融资风险不仅仅是一种支付风险,而且意味着企业经营失败,即处于收不抵支的破产状态。因此,无论是在企业债务的总量还是期限上,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加强经营,提高效益,企业的收支性融
股东不能申请破产,但可以申请解散公司,然后再清算。《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作为债务人的企业法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其债权人也可以申请该债务人破产。股东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