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法法律法规 > 公司法司法解释 >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有哪些新内容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有哪些新内容

时间:2020-05-25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305
现在有很多有能力的人都选择自己开公司,自己当自己的老板。既然要设立一个公司,那么一定要懂得法,尤其是公司法。八月二十八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此法于九月一日起实施,下面就跟着手心律师网的小编来看看吧。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新内容

在保护股东知情权方面,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有哪些规定?

《公司法》赋予了股东查阅、复制公司章程、决议等文件材料的权利。这些权利是《公司法》赋予股东的固有权,属于法定知情权,也是股东权利中的基础性权利,依法应当严格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介绍,公司法司法解释四针对适用这两条规定中遇到的争议较多的问题,作出了规定:首先,结合诉的利益原则,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明确了股东就《公司法》享有的诉权,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原股东享有的有限诉权。二是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对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可能有的不正当目的作了列举,明确划定了公司拒绝权的行使边界。明确规定,公司不得以公司章程、股东间协议这种方式,实质性剥夺股东的法定知情权。公司以此为由拒绝股东行使法定知情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另外,为保障股东知情权的行使,对股东聘请中介机构执业人员辅助查阅,作了规定。就股东可以请求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损失也作出规定,以防止从根本上损害股东知情权。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还对股东哪些权利的保护进行了细化?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积极探索、完善对股东利润分配权的司法救济。利润分配权,是指股东有权按照出资或股份比例请求分配公司利润的权利。是否分配和如何分配公司利润,原则上属于商业判断和公司自治的范畴,人民法院一般不应介入。因此,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明确规定,股东请求公司分配利润的,应当提交载明具体分配方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未提交的,人民法院原则上应当不予支持。

针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公司不分配利润,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领取过高薪酬,或者由控股股东操纵公司购买与经营无关的财物或者服务,用于自身使用或者消费,或者隐瞒、转移利润等情形,排挤、压榨小股东,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损害小股东利润。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明确规定,公司股东滥用权利,导致公司不分配利润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司法可以适当干预,以实现对公司自治失灵的矫正。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还规定了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和损害救济,同时,对股东的监督权,完善了股东代表诉讼机制。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还就决议效力瑕疵诉讼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权作为出资方式的适用条件

    股权作为出资方式的适用条件。按照《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股权可作为出资方式成立新公司,但必须确保股权合法持有并可转让,同时股权不存在任何权利瑕疵或负担。满足这些条件后,出资人方可履行其出资义务。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 生意亏损的法律责任

    生意亏损后的法律责任问题,明确了民事纠纷与刑事责任的区别。生意亏损和无法偿还债务属于民事纠纷,公司破产后债务由公司财产承担。公司法规定股东的责任范围,并详细解释了公司解散和破产的情境。此外,借款不偿还的法律后果包括承担违约责任、信用受损以及可能的刑事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
  • 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的门槛是否有变化
  • 关联公司的定义和法律要件
公司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