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证人证言

时间:2023-11-30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3584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一、证人证言特点:只是证人对有关情况的感知。

  1.受到证人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2.是最常见的证据。

  二、证人证言的形式:

  1.证人口头陈述、以笔录加以固定;

  2.经办案人员同意,由证人亲笔书写的书面证词。

  三、证人证言的内容:证人所知道的案件情况。

  四、证人证言的收集方法:询问证人。

  1.应当首先告知证人要如实提供证言,有意作伪证、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2.应当分别、口头进行询问;证言中的矛盾,应当由证人自己作出解释。

  3.严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证人证言。

  五、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

  1.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未出庭的证人证言:宣读后经当庭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根据。

  3.不能查实来源的证人证言,不具有法律效力。

  六、证人:

  1.证人特征: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优先地位。

  2.证人的资格条件:

  (1)证人条件: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由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A.知道案件情况;

  B.能够辨别是非、正确表达;

  C.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的知道案件情况的第三人;

  D.只能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不具有刑事证人的资格】。

  (2)不能作为证人的条件:

  A.不能作为证人的相对条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年幼;

  B.不能作为证人的绝对条件: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

  2.证人的诉讼权利:

  A.证人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B.证人有权按照自己知道的案件情况提供证言,不受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干涉;

  C.证人有权请求自己书写证言;

  D.证人有权要求公安司法机关保障自身及其近亲属安全;

  E.证人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F.证人有权向公安司法机关要求补偿因出庭作证所支出费用和所减少的劳动收入。

  3.证人的诉讼义务:

  (1)证人有作证的义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page]

  A.证人的不可替代性和作证的有限性;

  B.我国无免证权的规定。

  (2)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证人有向司法工作人员如实陈述、回答所提出问题的义务。

  (3)证人有保密的义务:证人有义务保守公安司法机关向他的询问情况和他所陈述内容的秘密。

  (4)证人有遵守法条秩序的义务。

  4.公安司法机关对于证人的义务:

  (1)司法工作人员到证人所在单位进行询问时,证人有权要求其出示公安司法机关的证明文件;

  (2)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3)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期间有为证人保守秘密的义务:

  A.在侦查期间:证人有权要求对自己的姓名保密;

  B.在审判阶段:证人没有要求为其姓名保密的权利;

  C.在整个诉讼阶段:证人有权要求对自己的报案、举报行为保密。

  (4)证人出庭作证的通知书至迟要在开庭3日前送达。

  七、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视为特殊证人】:是指与案件事实无关而仅在诉讼活动中被司法机关邀请在现场观察并作证的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当证人证言或鉴定意见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且公诉人、当事人等对其有异议时,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或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应当出庭。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也需要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拒不出庭

  • 言辞证据的定义

    言辞证据的定义、特点、审查证人的内容以及言辞证据的形成过程。言辞证据是以人的陈述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包括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其特点在于静态与动态并存,兼有易变性。审查证人时,需审查其作证能力、证言内容来源、是否具有利害关系等。言辞证据的形成包

  • 证人证言的法律效力评估

    证人证言的法律效力评估问题。证人证言需满足真实性和相关性要求,内容应为证人亲自所见所闻,排除传闻证言和与案件无关的事实。法院需查明证人身份和与当事人关系。评估证人证言时,需综合考虑证人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以及证言获取方式。证人应陈述亲历事实,间接途径获

  • 见证人是否需要回避

    我国法律中关于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虽然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但证人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时,其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并依法追究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

  • 平行式和附带式:两种不同的刑事民事诉讼模式
  • 行政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要求
  • 如何追回借款,没有借条怎么办?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