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保险合同的约定,但是根据保险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责任保险中被保险人因给第三者造成损害,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调解的,应当作为保险公司理赔数额的依据。
根据保监会原颁发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投保人、被保险人义务中的第25条规定:被保险人及其驾驶员应当做好保险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并按规定检验合格;保险车辆装载必须符合《道路 交通管理条例》中有关机动车辆装载的规定,使其保持安全行驶技术状态;第30条规定:被保险人不履行本条款第24条至第29条规定的义务,保险人有权拒绝赔偿或自书面通知之日起解除保险合同;已赔偿的,保险人有权追回已付保险赔款。
可是,由于这两条规定没有明确超载和保险事故的因果关系,又没有将因超载而发生的事故列为责任免除的范围,因此发生了不少保险纠纷。
根据众多实际案例和保险业的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被保险车辆超载发生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赔偿与否的标准就是看超载和保险事故的发生是否具有因果联系。
换句话说,如果该交通事故是因为被保险车辆的超载才导致的,那么很显然,根据保险合同中约定的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可知,投保人自己违反了保险合同的约定,所以保险公司当然不需要对此进行赔偿。但是,如果虽然被保险车辆超载,但是该交通事故的发生跟超载没有任何联系,那么保险公司就应该按照保险合同履行它的赔偿义务。
意外险主要针对三方面的保障内容。一是,因意外导致的身故或残疾;二是,因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三是,因意外导致的误工损失(津贴)。因意外导致身故或残疾是意外险的基本保障内容,后两者通常会单独或共同搭配在前者之上,从而形成五花八门的意外保险商品。
如何投保要视实际情况而定。针对只在市内日常出行的消费者,可以购买普通的意外险保险卡,这种保险卡的身故或全残保额一般在10万元至20万元,一年保费100元至200元,有些商品还可以更为便宜;针对频繁出差、旅游的消费者,可以购买包含特定的交通意外责任的商品,涵盖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保额在20万元至60万元不等,甚至有几百万的保额,保费也相应有所不同;针对喜欢自驾出行的消费者,保险公司也提供了相应的商品,保额也有多种选择,但是保费会比公共交通的意外险高。
一般来说,购买意外身故或残疾责任的费用是保障额度的1%。左右,当然,这与商品的具体责任相关联,也不能一概而论。意外医疗以及津贴责任的保费成本要比这个高。一般来说,100元至200元,就可以买到集成了上述基本责任的中等额度(身故或致残保额几万到十几万、医疗保额1万以内、误工津贴10~30元)的保险卡,各保险公司都有这种类型的商品销售。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投保方式。
意外险的保障期一般为1年,短期的也有几天的。消费者一般买1年期的比较实惠。单次意外险主要针对长假或者短期出远门的消费者,但是如果已经买了1年期的意外险,就没有必要再买短期单次意外险了,除非消费者觉得保额不够。
消费者在遇到欺诈行为时的权益保障。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购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可获得十倍赔偿。对于人身保险,投保者可投保多份并获得多重赔偿。受他人伤害时,投保者可获得双向赔偿。劳动者获得工伤补偿后,还可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法律性质,包括保险法对其的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制。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约定风险排除事项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需要做出充分的提示和说明,否则条款无效。保险法解释对免责条款进行了界定,仅限于格式合同文本中。此外,还探讨了免责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如果没有购买座位险的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将不会进行理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如果属于该机动车一方的责任,首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强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