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行为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用于设定和变更民事权利和义务。它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扶助以及财产继承等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
关于能否收养成年人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收养成年人的弊端多于利益,因此不应该允许收养成年人。收养成年人的动机复杂,历史上办理收养成年人的风潮多是伴随着进城、招工、顶岗、“农转非”、出国等政策的执行而出现的,这使得一些人利用政策漏洞进行收养。这些收养行为的动机不纯,往往别有所图,一旦达到目的,由收养形成的家庭极易解体。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些为了赡养老人的成年人可以通过遗赠抚养协议来解决。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赠抚养协议无法解决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所有问题。我国民间存在过继的习俗,因此主张对于以赡养老人为目的的收养成年人应该开放。这种观点的理由有三点:首先,收养成年人是社会客观现实;其次,民间存在过继的习俗;第三,在涉外收养中对我国有好处,有利于华人、华侨经营产业,也有利于继承国外的财产。
收养法对亲属间收养成年子女的规定相对宽松,规定了年满30周岁且无子女的公民可以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而不受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然而,收养法并未规定被收养人的最高年龄,因此被收养人可以是成年人。因此,被收养人的范围可以包括14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如何证明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情况,并介绍了相关证明方法和法律依据。可以通过基层组织证明、证人证词和老人自己的陈述来证明。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履行赡养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支付赡养费和可能面临的监禁。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义务,子女必须履
非独生子女是否可以单独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指出子女在物质和经济上都要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每个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应该履行赡养义务。对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父母,子女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同时
离婚后对方未承担抚养责任的情况下,子女是否仍然要承担赡养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即使离婚后一方没有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仍然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法律明确规定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并且这些义务是法定义务,不能被随意免除。然而,法定权利人仍
我国继承法中关于赡养义务与遗产继承的关系。赡养义务人不履行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可能在遗产继承时受到少分或不分的处罚。赡养义务包括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可能会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