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行为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用于设定和变更民事权利和义务。它涉及到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对老年人的赡养扶助以及财产继承等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
关于能否收养成年人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收养成年人的弊端多于利益,因此不应该允许收养成年人。收养成年人的动机复杂,历史上办理收养成年人的风潮多是伴随着进城、招工、顶岗、“农转非”、出国等政策的执行而出现的,这使得一些人利用政策漏洞进行收养。这些收养行为的动机不纯,往往别有所图,一旦达到目的,由收养形成的家庭极易解体。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些为了赡养老人的成年人可以通过遗赠抚养协议来解决。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赠抚养协议无法解决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所有问题。我国民间存在过继的习俗,因此主张对于以赡养老人为目的的收养成年人应该开放。这种观点的理由有三点:首先,收养成年人是社会客观现实;其次,民间存在过继的习俗;第三,在涉外收养中对我国有好处,有利于华人、华侨经营产业,也有利于继承国外的财产。
收养法对亲属间收养成年子女的规定相对宽松,规定了年满30周岁且无子女的公民可以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而不受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然而,收养法并未规定被收养人的最高年龄,因此被收养人可以是成年人。因此,被收养人的范围可以包括14周岁以上的成年人。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和福利院领养孩子的手续。对于虐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福利院若虐待儿童老人且情节严重,其主要领导者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领养孩子方面,收养人需提交一系列证件和证明,包括护照、海外居住证明等,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
养女是否可以拒绝赡养义务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养女不能拒绝赡养义务,只要养父母依法办理了收养手续,养女就有赡养义务。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无论是否经过公证,都会受到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继承法中关于私生子赡养生父亲父母的问题。私生子与生父之间有血亲关系,父母必须履行抚养义务,私生子有权利得到抚养费。私生子在继承方面享有与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财产。